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连队把我当主人 我把连队当成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07:49 解放军报
毛新华 王敏 本报记者 陈生庚

  沈空雷达某团漠河雷达站,地处祖国“雄鸡”版图的“鸡冠”上,距团机关960公里。这么一个“小散远”单位,却连续17年摘取先进桂冠,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站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记者探访其长盛不衰的奥妙,官兵们的回答发自内心:连队把我当主人,我把连队当成家。

  给战士一分信任,战士就会担起十分责任

  从团机关驻地上火车,整整颠簸28个小时,终于来到漠河雷达站。眼前的情景让记者大感意外:营门牌楼古香古色,二层楼房白墙红瓦,雷达机房掩于松林之间……

  指导员何京成如数家珍地说:门楼是战士建的,球场是战士整的,塑料大棚是战士搭的,桌椅床铺是战士打制的,室内地板也是战士铺的……这些都是“漠河造”。

  “战士们咋就这么能干?”何指导员回答说:“关键是要让战士真正找到主人翁的感觉。你给战士一分信任,战士就会担起十分责任。”

  何指导员的话语,是雷达站战士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真实写照。漠河雷达站有个坚持了10年的“官兵议事日”制度:每月最后一天,党支部总要让官兵对站里的工作品头论足。战士们深感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有想法和看法从不遮遮掩掩。去年初,“官兵议事日”讨论站里第五个《三年建设规划》,许多战士认为规划中“100%官兵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100%蔬菜实现自给”等五个100%是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有图虚名之嫌。直至这一规划三易其稿,才予以通过。

  为保护好、引导好战士关心雷达站建设的积极性,党支部专门设了一项“金点子奖”,谁能为站里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支部就奖励谁。2005年,为美化营院,站长、指导员设想在营区建造飞机模型。但战士张钢兵却持反对意见,他说,飞机模型体现不出雷达兵特点,不如拼设一幅立体中国地图,寓意官兵时刻把祖国装在心中。他的意见赢得全站官兵一致赞同。如今,这幅100多平方米的立体中国地图,不仅是营区一景,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直观而生动的教材。

  给战士一点温暖,战士就会回报一个春天

  对于漠河雷达站,官兵开始大都不愿来这里,可是一旦来了,又谁都不愿走。尽管这里冬长夏短、霜雪期达9个月,气温最低可达零下58摄氏度,但官兵们说:这里是冷的边关热的血。

  站党支部深深懂得,要让官兵以站为家,首先要营造出家的氛围。虽然如今电信已通边关,但10多年来,党支部与战士家庭的书信往来仍不间断,战士家长给支部的回信已达3000多封。一封封书信既是官兵团结的桥梁,更是爱站如家的动力。士官李佐鹏已到而立之年,好不容易与家乡一位女教师对上象,但姑娘很快觉得边关太遥远,想“吹灯”。关键时刻,指导员主动当参谋,指导李佐鹏给她写信,一封、二封、三封……终于使姑娘收回打“退堂鼓”的念头,最后他们喜结良缘。

  站领导有个写《爱兵日记》的传统,至今,这些日记摞起来已有好几尺高。记者翻看着一篇篇日记,有的是对官兵喜怒哀乐的记录与分析,有的是知兵爱兵的经验总结,有的是官兵互帮互爱的生动记载,不啻一笔宝贵财富。《爱兵日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战士李伟母亲突患重病,急需钱住院治疗,急得他愁眉不展。时任副指导员韩文革得知情况后,就把准备寄给爱人的1200元钱全部寄到了李伟家。韩文革的妻子开始不明情况,埋怨丈夫不按时寄钱,知道真相后直夸丈夫做得对。

  干部捧给战士一颗滚烫的心,战士回报连队的是一团燃烧的火。士官李佐鹏对象“吹灯”又“点亮”后,倍加精心维护保养雷达,漠河站被评为全团唯一的“装备工作信得过单位”。官兵原先睡的铁床冬天生寒气,人称“小木匠”的士兵解延秋抡起斧子锯子,1个月时间赶制了70张木床。原先漠河一年到头吃不上新鲜蔬菜,韩先伟、邓洪林等几名战士就地取材,建起了塑料大棚,现在站里三分之二的蔬菜实现了自给。在天寒地冻的漠河,战士们需要经常喝点姜汤驱寒,而漠河很难见到

生姜,炊事班长蒋福根探家千里迢迢从湖南背回一麻袋生姜。谈起这些,站长兰利平动情地说:“我们的战士真是可爱,只要给他们一点温暖,他们就会回报一个春天。”

  给战士一个舞台,战士就能唱出好戏连台

  雷达站党支部“一班人”认为,发挥战士的主体地位作用,不是一句空话,只有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舞台,才能保证他们展示智慧和力量。

  某新型雷达落户漠河时,由于此前谁也没有接触过这种新装备,操纵技术无人拿得起来。党支部决定成立攻关小组,由士官邓洪林担任组长,站长、指导员都当组员。邓洪林说,这不合适,组长还应由站长当。时任站长周满良坚持说:“你是空军雷达兵科技练兵先进个人,我和指导员在雷达技术上不如你这是事实,你就大胆担纲领衔吧。”邓洪林一看领导如此信任他,废寝忘食地带领攻关组探索总结出“四步训练法”和计算机模拟训练“十二字口诀”,非常管用,保证了雷达站当年换装当年形成战斗力。

  战士身上哪怕迸出一点智慧的火花,党支部就会去拨亮它。战士刘春光迷上了写小说,一篇又一篇发往报刊,但石沉大海,他有点泄气了。党支部为了支持他,鼓励他每写一篇就在站局域网上发表,让战友们当他的第一读者。两年多下来,他居然写出反映雷达兵生活的20万字小说。大伙说:刘春光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大作家”哩。

  党支部就是这样,当战士施展才能的坚强后盾。2005年隆冬,某新型雷达天线突发故障,若等到上级派技术人员来抢修,至少耽误3天时间。士官技师李佐鹏跃跃欲试,但一想这么昂贵的新装备,万一捅坏了岂不更麻烦,他犹豫了。“战备值班,责任重如山,不能坐等,出了问题支部负责。”站长、指导员大胆为他撑腰。李佐鹏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抢修3个多小时,终于排除故障。千里之外的团首长闻知,连连称赞。官兵们正是凭着这种当家作主的高度责任感,使雷达情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成为军区空军“雷达情报信得过单位”。

  谈起这些,何指导员自豪又自信地说:“站里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小专家、‘小诸葛’,算起来有10多个,单凭他们,就能撑起一片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