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信息文化”培育莘莘学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6:15 解放军报
“信息文化”培育莘莘学子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杨 邹宏

  

${新闻标题}

  校园DV大赛是学员们最喜爱的“信息文化”系列活动之一。李杨摄

  学术报告厅里,《信息化战争的认知域》讲座座无虚席;“校园网”论坛上,“信息人才知识结构”话题讨论“人声鼎沸”;风雨球场上,“信息杯”篮球赛激战正酣;礼堂前的空地上,“周末信息文化广场”歌声嘹亮……

  漫步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浓厚的“信息文化”氛围如一股信息战场的强劲东风扑面而来,时时处处激励着广大学员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刻苦学习,争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战场上克敌制胜的“信息尖兵”。

  新文化载体“火”了

  “长征的征途上,流下的是鲜血,写下的是伟大;长征的征途上,冲破的是封锁,留下的是无畏。”信息工程学院2006年第四季度“写健康短信,抒军旅情怀”活动的主题是弘扬长征精神,学员们纷纷投稿,争先恐后。一条条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优秀军旅短信作品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无形空间中迅速传播。

  方便快捷的手机日益成为学员节假日联系亲朋好友的重要工具,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庸俗、灰色的短信开始流传,一些格调不高的彩铃、MP3歌曲开始散播,“恶搞”DV和FLASH作品也成为学员茶余饭后的谈资。网络、短信等新文化载体一股脑儿涌进校园的天空。

  对此,学院政委王和平有自己的看法:“新文化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新平台,开辟了新阵地,提供了新渠道。先进文化不主动占领,庸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必须把新文化载体作为政治工作新的实践领域来开拓,作为军营文化新的阵地来占领,作为‘信息文化’的重要工程来建设。”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学院迅速研究制定了《“信息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通过“网络阅评制”、“论坛版主负责制”、“博客实名制”和《网络文明公约》等,教育引导学员恪守网络道德,建设和谐网络。笔者登陆信息工程学院“校园网”看到,“党员先锋”、“砺剑青年”、“青锋军事”等网站,旗帜鲜明、主题突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八荣八耻大家谈”、“红色经典电影回放”、“战斗精神歌曲大家唱”等专栏正气凛然、充满激情,丰富多彩、和谐健康。

  据了解,青年学员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了一批具有军校特色的DV、FLASH和彩铃作品,在人民网、中国军网等各大网站组织的比赛中屡获奖项。高品位、有特色、讲正气的“信息文化”增强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成为军校新文化阵地上一抹鲜亮的色彩。

  传统阵地“活”了

  “聚焦时事热点,播报学子心声。大家好,这里是‘工院之声’广播站《新闻综述》栏目,我是主持人赵婷……”每天早、中、晚,信息工程学院“工院之声”广播站主持人甜美的声音都会准时响起。建站4年来,广播站坚持每天播报校内新闻,每周推出一名校园歌手,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改版,内容紧贴学员生活,在问卷调查中被评为最喜欢的“校园媒体”。

  而就在几年前,广播站却面临着生存危机。由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时效性和信息量相形见绌的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节目曲高和寡,文学社团门可罗雀,报纸板报越来越少。有人甚至认为,传统的文化媒体和传播方式可以退出校园文化舞台了。

  学院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信息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不但要在内容上体现时代精神,也要在结构上走向多层次、多样化。新文化阵地要抢占,传统文化阵地也要不断巩固创新。”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院新建了校园广播系统,成立了“新闻中心”,组建了“九大诗社”、“文化沙龙”等文化团体。在教室、实验室走廊和道路两旁,还设置了以学科专业为主题的壁画、板报、展板、灯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灯箱文化”。与此同时,广播站又推出了调频广播和网络广播,创建网站为广大学员开通“播客”,鼓励他们制作个性化广播节目。学院图书馆建设了容量达1.5TB的数字图书馆,《绿草地》、《红肩章》等校园小报及杂志也纷纷推出了网络版,传统文化媒体在信息化进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校园文化节目创作中,信息化清新气息随处可感。不仅通过LED大屏,用视频图像增强了表演的真实感、现场感和感染力,还在节目创意、舞美、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整体突出信息元素。由学员自导自演的《猎狐》、《电磁空间》等一批文艺节目取材于真人真事,内容原汁原味,令人耳目一新。

  “信息人才”茁壮成长

  2006年7月,信息工程学院举行了“桃李园”人文景观园林落成揭幕仪式。景观园林的主题纪念物是10块镌刻着“励志成才”、“爱军精武”等励志名言的黄河石和10块记录该院优秀毕业生姓名的“英模牌”,其中有一等功臣,有全军典型,还有获得全国大奖的学员,真可谓“桃李芬芳,盛开于园内;人才济济,彰显于眼前”。

  为培养广大学员对自身使命和“信息文化”的认同感,学院建成了“集群计算中心”、“信息侦测实战平台”等结构合理、设备配套、手段先进、战场仿真度高的教学实验体系,凸显了训练环境的对抗性、实战性。同时,他们还启动了“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每年投入20万元,鼓励和支持学员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通过实战训练、系统施压、综合考验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学员的创新能力。

  文化催生战斗力,“信息文化”锻造“信息尖兵”。近年来,该院有200多名学员在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些学员在校期间就独立完成了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子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和良好的军事效益。学员曲洋、杨淦设计的“公文收发及各类情况上报系统”获得了“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学员汤卉荣获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青年联合会联合举办的“莫高杯”首届全国青年“世纪风采”电视大赛中,学员谢康敏荣获大赛金奖,成为惟一获金奖的军队选手。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