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新浪军事

《地图的发现》:找寻和还原历史的碎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0:08 解放军报

  找寻和还原历史的碎片

  ——访《地图的发现》一书的作者杨浪

  本报记者 林敬秋

  人物小传 杨浪,上世纪70年代入伍,80年代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以及几家财经媒体任职,几十年来有大量新闻作品面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地图收藏是其业余爱好,从军营到传媒几十年,已经收藏了几千张(册)各类地图,而且以各个年代的军用地图为主。

  在首都新闻界的“老总”里,当过兵的不新鲜;当过兵、打过仗又写了一本畅销书的,却有点新鲜。杨浪是首都一家传媒集团的老总,他撰写的新书《地图的发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最近上了畅销书榜。阅读此书,记者发现书中讲述的大多是跟战争或军事斗争有关的地图。杨浪与地图怎样结缘?他如此热衷于收藏军用地图,其背后有着怎样的一种情结?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杨浪。

  记者:首先想请您讲讲您与地图结缘的故事,并说说这本书的出版情况。

  杨浪:喜欢历史和地理的男孩子是到处都有的,当年我不过是其中之一。当兵后,部队有军事地形学课,关于识图用图,关于按方位角行进都会让一个对地图有着强烈兴趣的人兴奋。因而,那时我就特别爱琢磨军用地图。上世纪80年代初,我转业到中国青年报社,外出采访时有买地图的习惯,那时好像本能地要把地图留着。一开始只是一种爱好,后来发现地图是一种非常有文化价值的东西,这几年才花工夫逛旧货市场收集地图。2004年,我开了个博客,名字就叫“地图的发现”,每天在网上原创写博客,其中大部分文章都与我收藏的地图有关。去年,我和三联书店的潘总一起在外面学习,每天学习之后我们就聊天。有一次,我说要回去维护我的博客,他跟着看了我博客里的几篇文章,觉得是个好东西,就说那咱们出本书吧,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收入到书中的主要是我博客里的部分文章。

  记者:地图从表面看只不过是简单的线条、符号和文字,但是您却能把地图当画、当历史来欣赏,把地图当小说读,您是怎样解读到地图背后那么多关于历史、地理的信息和故事的呢?

  杨浪:对于我来说,拿到一张图后,很自然地就会去思考这张图是谁做的?出于什么目的做这张图?是否达到了这个目的?它在历史上起到过什么作用?比如看着上甘岭地区的作战地图,我会思考黄继光当年到底牺牲在哪个山头?望着几个不同版本的绘有山东地域的军用地图,我会想粟裕指挥孟良崮战役使用的是什么地图?

  可见,如果你把地图带入到特定的历史空间和时间里去,地图就不再是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了。我收藏了一张日军侵华军用图《北支地图》,是“七七事变”爆发不到20天印制的,但却制作得非常精细,精细到这张图上连北平地区的“厢黄旗”、“蓝锭厂”都有标绘。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张地图有当年地图使用者做过的60多处标记,标注的全是日军的占领时间。根据我的研究,我推测图上的标记很可能是一个亲身参与甚至指挥了日军侵占华北战役的军官标绘的。但是,那个当年做标记的日本军官不可能想象到今天还有一个人这样研究这张地图。作为一个读图的人,那一刻忽然发现自己穿越了时空直接面对着一个标图的人,而且这个人是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太令人震撼了,那一瞬间你直接打通了历史的隧道。

  记者:在某种角度上讲,是不是可以说您对地图的兴趣就是对历史的兴趣,对地图的发现就是对历史的发现?

  杨浪:是的。历史其实就是由一个个历史的碎片、细节组成的,我们今天阅读的历史是经过前人提炼和判断了的,或者说是被写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忽略了大量细节的历史。作为一个历史的承继者,作为一个读书人,真正的读懂历史就有责任去找寻和还原那些历史的碎片。我之所以选用地图作为打通历史的一个窗口,是因为地图能够非常忠实地记录那个时间、空间的存在形态,是最尽可能地逼近历史真实的东西。而且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用图表达的,只是你读得懂读不懂它的问题。

  对地图的兴趣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兴趣,还有对历史的一种敬畏。比如长征,对于70多年前发生的那次伟大的行军,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那是一批怎样的人?他们行走在什么样的道路上?所以,当我读了新出版的《长征路线交通图》,想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地图上把一条条路线“走”一遍时,发现这张地图有多处粗疏和错讹,实际上是一张走不通的“长征路线图”。作为一个当过兵、打过仗的人,对于别的地图我可以不管,可是对于这张红军地图出现了粗疏和错讹,我却耿耿于怀。

  记者:从您的文章和与您的谈话中都可以看出,您是一个有着浓浓军旅情结的人,那就请您讲讲您的军旅情结和这种情结对您人生的影响吧。

  杨浪:我非常怀念人生当中那一段当兵的经历,可以说12年的军旅生活,影响了我的一生。记得那年我到海军采访,住在军舰上,每天早上听着水兵出操的口令声,当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喊号子的念头。生活中,我至今保留着军人的一些作风和习惯。我的家里专门辟出一间阁楼,放着我收藏的地图,架着望远镜,挂着军用地图,还挂着军用水壶和钢盔,那是我心里的作战指挥所。

  骨子里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人,一个充满了军旅情结的老兵。包括收藏和研究地图,可以说也和这种情结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一次,朋友们一块去爬山,我带了几张地形图,爬山前跟朋友们下达“命令”,说我们一会儿从那儿爬,走多长时间要经过一个丫口,走多长时间有一个35度以上的坡度,你们要注意哪些事项。朋友们说杨浪你哪是来爬山呀,明明是来踏勘地形的。

  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唱老歌、唱军旅歌。不是自吹,我有着很好的音乐记忆。那些老歌,特别是革命歌曲和军旅歌曲,我基本上都会唱。

  杨浪随口就说出《毛主席来到我们军舰上》、《八角楼的灯光》、《海灯》、《班长拉琴我唱歌》等许多已经不被今人传唱的老歌。他说这些歌曲谱写得简直太美了,所以,他准备在网上开个“播客”,专门传播这些老歌。说着杨浪就情不自禁地满含深情地唱起来:“班长拉琴我唱歌,歌声朗朗像小河,浪头打来河水急呀,全靠着班长的粗胳膊……”

  妙语摘选

  ●地图是用线条描绘的历史,用符号勾勒的现实,用版本积累的震撼,用技术制作的文化。

  ●我之所以钟爱地图,就因为它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个端点。纵使岁月迢递,纵有千军万马,总不过在人们面前的这些布满了线条的纸张上掠过!地图收藏的意义就在发现这些纸张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或者寻找到发生过历史的纸张!

  ●收集地图,有时会有某张图让你眼前一亮,那图很漂亮;再定睛看去,那种漂亮不止是缘于色彩,在构图布局、线条节奏上直接可用对美术的审美对待之。

  ●收藏的乐趣在于发现而不在于占有。占有以财富而始终,累积的是数量;发现因洞见而豁然,增长的是心智。

  ●你要想读懂一张地图,至少要懂三本书:一本叫历史,一本叫文化,一本叫科技。地图上的那些线条和结点是怎么出来的?它要表达的是什么?这里除了三角几何数学还有天文学。地图上的地理信息与特定时代的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密切相关,它提供了一个使你在此地时空里观察彼地时空关系的特定机会,所以人们时常把历史和地理联系起来,这是很有道理的。

  ●说到底,收藏地图就是逼着你读书,而且使你在读书时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思考历史在时间轴线上的演进方式,还要注意它们在空间上的存在方式。

  ●有时候我看书不单会因为看懂了它的道理和故事而兴奋,还会因为看到了它们是在哪个(甚至只能是在那个)山岭和道路上发生而兴致盎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