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新浪军事

南京市民建议大屠杀纪念日警报鸣响时全市默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 14:44 南京晨报

  本报讯(黄益)“每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第一声警报拉响的时候,全体社会成员都应默哀”,昨天,南京白下区地税局的王先生致电晨报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里一些市民竟然嬉笑打闹,与纪念日氛围极不相称,建议南京相关部门能出台规定,第一声警报响起的时候,所有在宁的党、政、军、机关、学校、工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在工作、学习岗位上立即停下手中的事,默哀3分钟。

  第一声警报所有人都默哀

  “不要让每年12·13的警报仅仅是防空警报”,王先生告诉记者,他长年在南京工作、生活,其妻子也有亲戚曾在1937年的那场浩劫中遇难。南京市一直坚持在12月13日拉响防空警报。但王先生发现,每次“12·13”防空警报拉响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市民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不少人还嬉笑打闹,鲜有人停下来,起立默哀。更有一些市民竟不知道为何南京要拉响警报。王先生认为,每年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第一声警报拉响的时候,全体在宁的党、政、军、机关、学校、工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在工作、学习岗位上立即停下手中的事,默哀3分钟。另外,城市交通,如公交、
出租车
等,也应该停开一分钟,司机和乘客一起默哀一分钟。

  这方面爱国教育还太少

  此前,媒体也作过这样的报道,一些市民竟对在“12·13”当天拉响警报产生反感。2005年,12月13日10点左右,一位南京财经大学的女教师在上课时,听到警报声拉响,先是疑惑地问“这是什么声音?”当底下有学生解释说,这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该女教师叹道,拉了有什么用?一阵警报声渐渐低沉,女教师又开始讲课,然而不一会儿声音又扬了上去,女教师难抑心头的怒火:“还真没完没了了!”昨天,在新街口记者的采访中,一位在某商场工作的陈丽华女士也称,每年突然听到警报声,每次的确心里都一惊,“不晓得是不是我不怎么关心,还是现在的宣传教育机制就是不健全,反正我是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这样讲,不管于国家而言还是对小家而讲,即便到个人,还是随时保有一份危机感比较好吧,这样才有进步的动力”。

  几分钟胜过几十个小时

  “12.13国耻日,有人却不知国耻从何而来、不知警报为谁而鸣,这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经盛鸿告诉记者,12月13日,不仅是南京人、江苏人的切身痛苦,全世界的华人都感到切肤痛苦。特别对年轻人,更要警钟长鸣,不忘历史,在这一天哪怕几分钟的反省认同,都会超过教师几十个小时的教育。牢记南京大屠杀、牢记历史,会让他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如果全国青少年都能把这种爱国精神和力量化为行动,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这种动力将是无比强大。

  应该为拉警报默哀立法

  拉警报时,是否同时也规定了默哀动作?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警报试鸣时间,当然谈不上拉警报时默哀了。根据人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全国没有统一的警报试鸣时间,由各省市制定防空警报试鸣的有关实施办法,确定试鸣时间,如有的省规定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警报试鸣日。

  对此,经盛鸿教授认为,南京应该有政协委员或

人大代表提出提案、议案来,规定每年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在第一声警报响起的时候,所有在宁的党、政、军、机关、学校、工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在工作、学习岗位上立即停下来起立,默哀时间以2-3分钟为宜。而之前有关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立法的提议太少,只有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提写过两份政协提案,一份建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一份建议将江东门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并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