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新闻评述 > 正文

共同历史研究启动为中日朝相互理解迈出第一步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0:24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本月2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日20位学者以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对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近代发生的不幸事件及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共同探讨。此次会议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认为这是中日双方朝相互理解迈出的第一步。但对于此次对中日关系走向具有着重大意义的会议,来自日本的不同反响耐人寻味。

  共同历史研究启动的基础

  10月上旬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两国就商定在年内启动中日学术界共同历史研究。11月中日外长在越南会晤,就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实施框架交换了意见,两国外长一致认为,应基于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及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开展共同历史研究。在安倍就任首相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中日双方高层的频繁接触为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正式启动奠定了基础。

  有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18日在首相官邸接见了前来北京参加首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会议的日本学者,并指示他们:“要深入地进行研究,对政治工作提供帮助”。分析家们认为,安倍的这一表述表明他着眼于在政治层面上改善中日关系。

  对于日方的上述姿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作出了积极反应:“我们认为两国就共同开展历史问题研究做出的决定十分正确,使双方通过对话与交流妥善解决有关问题,能够正确了解客观的历史事实,从而为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基础。”

  首次会议结束后,日方首席委员、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和其他与会日方专家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北冈伸一向记者披露,本次会议开得非常认真、坦诚、友好,双方确认了共同研究的讨论框架,并就各自历史研究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北冈伸一还透露,此次会议没有讨论南京大屠杀等具体的历史问题。据悉,本次会议确定第二次会议将于明年的3月18日至21日在日本举行,第三次会议将于明年12月举行,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将在2008年举行。

  双方朝“相互理解”迈出了第一步

  日本一家主流媒体认为,中日两国将历史问题这一“重任”委托给双方的学者和专家去讨论,目的在于以此来避免历史问题政治化,并能够在《日中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之际发表双方共同历史研究的成果。

  《每日新闻》27日在一篇题为《日中两国向“相互理解”迈出一步》的文章中说,此次共同历史研究,日中双方政府都没有过多参与,而是将历史问题交由历史学者来进行纯学术的讨论。因为双方政府都认为,有必要把历史问题从政治问题中剥离开来,以免牵连其他悬而未决的课题谈判。

  据报道,在26日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中方学者表示,日本推卸侵略战争责任、否认这段历史事实的言行仍然存在,如此不负责任的言行与两国的共同利益背道而驰,始终在伤害着受害国国民的感情。中方强调,应该首先研究二战中的历史问题。

  日本则把这次共同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战后60年日中关系发展史”上,希望这段历史能够得到中国的肯定,并且也在极力避免“近代的不幸历史”成为双方纠缠不清的焦点。

  该报称,日方在研究中着重突出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政府开发援助的功绩、1989年后日本帮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等。相反,中国的研究中心仍然是“近代的不幸历史”。目前看来,日本似乎无意与中国在对华侵略历史的事实上进行任何争辩。但是,双方在个别历史事件上仍然存在分歧。其中分歧最为严重的就是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

  据悉,关于日军在中国造成的死亡人数,日本将通过美国和俄罗斯等第三国家的资料,对此进行客观研究。

  僵局虽解 要达成一致尚需耐心和长期的努力

  中方首席委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在开幕式上说,“作为从现在开始的共同研究的第一步,我们应尽量做到将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汇集起来,通过去伪存真、分析研究,向社会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步平坦言,历史认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对战争被害与加害具有完全不同体验的两个国家之间,讨论历史共识更是相当困难。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苏智良教授近日就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首次的召开发表评论说,中日间学者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对历史问题进行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但两国对许多历史问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因此交流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要指望完全达成共识。中日间很多分歧不是通过一次会议能解决的,但共同研究可加深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增进相互理解。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高木诚一郎最近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2006年的中国外交非常活跃,中国的非洲外交成果显著,欧美外交进一步显示出中国的重要性,但最明显的突破是中日关系,中日双方领导人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作出了明智的选择。

  但中日两国的国民感情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舆论调查表明,两国相互不喜欢对方国民的比例分别为70%左右,虽然和前一段时间相比略有改善,但不令人乐观,我们要小心处理国民感情方面的问题,国民感情的问题不要影响两国领导人的沟通。

  高木认为,中日关系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今年4月安倍已经参拜了靖国神社,过去他的想法是每年参拜一次,明年在参院选举以后,是否还会参拜现在还很难说。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会失去一些支持者,但也得到很多。有中国的合作,也有日本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势力的支持,在这一问题上安倍晋三会权衡利弊。

  尤其令分析家们关注的是,日本《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等主流媒体对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提出了“日中历史认识的鸿沟能否填平”、“日中的相互理解能否深化”的疑虑。这两家在日本极具影响力的媒体认为,中日双方要达成一致意见恐怕极为困难,为使两国国民的认识一点点接近,需要耐心和长期的努力。《读卖新闻》甚至称“与中国体制上的差异”是共同研究难以顺利进行的障碍之一,并老调重弹:希望中国改变“把历史问题当作一张外交牌”的做法。(阿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