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新闻评述 > 正文

解放军报:2006年军队文化工作评说(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 00:57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2006年军队文化工作评说(图)

  先进文化为军营注入无限活力

  ——2006年军队文化工作评说

  本报记者 王文斌 刘 璇

  红红火火、豪情激荡。2006年,军营文化建设如同飞翔的雄鹰振动双翅,在蔚蓝的天空升腾、飞旋,划出一道道美丽而壮观的印迹。回首凝视这些印迹,我们可以从中收获成长,感受阳光;解读忠诚,憧憬希望。

  ——编者

  文化诠释“荣辱观”

  2006年,是一个全国人民沐浴道德新风的年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深入人心。用文化形式形象地诠释道德,引导官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一年蔚成风气。

  “八荣八耻”刚一提出,著名词曲“老搭档”石祥、生茂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出歌曲《八荣八耻人人须知》,成为全军第一首歌唱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品。随后,相关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空前活跃:总政邀请军队艺术家创作了一批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歌曲,并组织歌唱家深入基层教唱;武警文工团著名曲艺演员张保和创作的当代民谣《你知不知道》MTV,被100多家媒体争相播出,一时间在大街小巷传唱;著名军旅书法家李铎不顾年高眼疾,倾情创作了数十幅书法作品,在70多家报刊发表;社会主义荣辱观歌曲集、宣传画、挂图、连环画、漫画以及主题书法、美术作品也纷纷走入军营,成为官兵学习理解“八荣八耻”的形象教材。

  知荣辱方可修正身,惟德馨方可行德政。“八荣八耻”系列文化活动用文化的力量将这条古训深深地烙在了每个当代军人的心坎上。

  从“器材”到“装备”

  对于军队文化建设而言,今年有一个标志性的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装备管理规定》正式颁布,文化器材的管理使用有法可依了。

  在某旅俱乐部,战士只要刷一张磁卡,就能通过“电脑卫兵”的“审查”,取到自己所需的文化器材。同时,器材名称、出库时间、使用人姓名、职务及所在单位也同时被记录。如此像管理武器一样管理文化装备的新手段,在基层层出不穷:为每件器材设立“户口簿”、编配“户籍员”、组建“保健网”,文化器材“用得多、管得少”的现象由此彻底改变。

  《规定》的出台,使得列装之后的文化器材在维修方面也得到了保证。局域网“装备维护保养技术论坛”的开办、文化装备维修“120”电话的设立等等,如同一场场“及时雨”,延长了文化器材的“青春”。

  从“器材”到“装备”,变化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一种内在的本质。

  为建设和谐文化谱歌

  金秋,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京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盛会——全国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会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和谐文化”。

  肩负起建设和谐文化的崇高使命,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是时代的要求,是军队文艺工作者的强烈愿望。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军队代表一段时间的一个热点话题。宋春丽代表直抒胸臆:“我希望自己饰演的军人和党员的角色都能成为观众心中的英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因素。”柳建伟代表坦言:“作家艺术家都要有一种社会责任,要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会前会后,部队代表之所以成为众多媒体采访的对象,就在于这些年来由他们创作的各种形式的作品,已经成为风光绮丽的独特风景。

  建设和谐文化的提出,同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更加期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能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思想、振奋人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未来的日子里层出不穷。盘点一年来的成绩,是为了向更高的山峰登攀。对广大军旅艺术家来说,建设和谐文化任重而道远。

  长征精神的文化“仰望”

  一位研究长征文化的专家曾这样说:“长征是历史,也是文化,长征留给后人的财富就是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宣传中,用文化的视角解读长征,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据统计,仅军队创作反映长征精神的影视剧、舞台剧、文学作品、音乐舞蹈达上千个。用官兵们的话说,今年唱得最多最响的歌是《长征组歌》。

  极具震撼力的“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在由秋入冬的56个日夜里,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群众、包括外国友人共计201万参观者。讲解员宋江丽感慨地说:“在军博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红色主题展览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在各地军营,“重走长征路”、“高唱红军歌曲”、“学长征精神、讲长征故事”、主题书法绘画展览等纪念活动也成为今年军营文化的一道风景。官兵们在与一切有关长征的文化因素亲密接触中,明了历史,感受精神,仰望崇高。

  值得一提的还有很多: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从人类学的视角观察长征,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长征》;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以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拍摄出献礼影片《我的长征》;全军专业文艺团体推出了12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优秀剧目,掀起了我军历史上表现长征题材规模空前的创作活动。这些作品与读者和观众见面后,备受关注。

  事实证明,文化是“民族的心理水泥”,在文化的感召下,一切都可以凝聚。

  “文艺轻骑兵”活跃大舞台

  对于常年活跃在基层的业余文艺工作者来说,2006年的全军业余文艺会演,是他们展示近年来军队群众性文艺演唱活动丰硕成果的大舞台。1个月时间、3个演出片区、15支业余文艺代表队、15台文艺晚会、200多个参演作品,构成了本次会演本质地、鲜活地反映军营文化生活的最大看点。

  值得称赞的是,参加会演的节目95%以上出自基层官兵之手。这些代表队的编导和演员,长年生活在基层,他们中间有政委、连长、指导员,也有技师、士官、列兵。这批令人瞩目的业余文艺骨干基础好、起点高、充满朝气,他们写兵像兵、演兵像兵,使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品在拙劲中散发天然纯朴,阳刚中尽显军人本色。人才的星光闪烁,照亮了精彩纷呈的舞台,让人欣喜地看到业余文艺骨干对艺术基本形式的掌握日趋丰富和全面,我军业余文艺队伍整体水平正在大幅度跃升。

  “聚是一团火,散若满天星。”结束了会演的“文艺轻骑兵”,又把会演成果第一时间送到了车场、炮场、练兵场,送到了哨位、机房、炊事班,46场慰问基层官兵的演出绽放出美丽的战地艺术之花。基层官兵感叹:“这些节目反映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感觉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兄弟姐妹,这样的演员我们喜欢!这样的节目我们爱看!”

  群众写,群众唱,群众评

  今年,最具广泛性、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当数全军优秀战斗精神队列歌曲评选。全军广大音乐工作者、部队官兵和离退休老同志及转业退伍军人积极参与,共征集作品4200多首,《神圣使命》等10首歌曲荣获最佳作品奖,《一切为打赢》等15首歌曲获得优秀作品奖;评选活动收到寄送选票40余万张,通过全军政工网投票11万余人次,参加中国军网投票者高达677万余人次,充分体现了该项活动“群众写、群众唱、群众评”的鲜明特色。

  在此基础上,庆祝建军79周年的驻京部队歌咏大会《神圣的使命》和八一晚会《战斗精神之歌》,都以唱响战斗精神歌曲为主题。这些歌曲流淌着深沉的情感,交汇着鲜明的主题,在舞台上经歌唱家和部队官兵的共同演绎,更烘托出新时代军人忠于祖国、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战斗精神歌曲在基层更是被唱得高亢响亮,地动山摇。形式多样的战斗精神歌曲学唱、教唱和演唱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战斗精神歌曲已成为官兵忠于祖国、牢记使命的誓言。

  (本版照片由张坤平、卞振、森林、周矛摄,题头照片仓小宝合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