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评论:着力增强国家战略能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3:03 解放军报

  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利益莫过于安全与发展,而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实现程度,最终由国家战略能力所决定——

  着力增强国家战略能力

  程 坚 莫 军 蓝立青

  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央视播出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部专题片通过对十五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兴衰规律的探析,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其中颇有思想震撼力的一点是,大国的崛起要靠实力,而实力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实力,实现民族的兴旺发达,必须不断增强国家战略能力。

  国家战略能力的战略作用

  所谓国家战略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需要采取战略行动时所能够调动的各种力量的总和,既包括国家在非战争状态下营造和形成有利的安全战略态势的能力,也包括在战争状态下进行战争、赢得战争的能力,还包括国家有效应对各种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国家战略能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它是由经济能力、国防能力、科技能力、动员能力、领导和谋划能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利益莫过于安全与发展,而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实现程度,最终由国家战略能力所决定。一些中外学者曾对综合国力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了各式各样的计算公式和衡量标准。但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把战略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核心指标。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实力,都必须通过战略能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

竞争力。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资本、人力、技术、物资等重要资源,还必须有高人一筹的把各种资源转化为实力的战略能力。

  翻开历史便会发现,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被淘汰的不一定都是经济不发达的民族,而更多的是那些失去国家战略能力的民族。单纯从经济指标来看,1820年中国GNP占世界的32.4%,大概是同期整个欧洲的1.2倍,但结果是其后不久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英国打败了。1890年中国GNP占世界的13.2%,是同期日本的5.3倍,但5年后的甲午战争中国又被日本打败了。从大国兴衰的历史来看,国家强盛的主要动力不仅仅是单纯的财富和技术增长,而是技术和财富在国家政治尤其是在其中的政治暴力即军事能力部分中的有效运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紧急动员,很快调集了大批力量集结在阿富汗周围地区,对塔利班政权实施了毁灭性打击,若没有相当的国家战略能力,显然是办不到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该国战略能力的强弱高低密切相关。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不只在于经济总量的多少,而在于包括运用经济力量实现政治目标的能力在内的国家战略能力的高下。

  新形势下的战略课题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面临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影响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要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必须大力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根本所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

信息化加速发展,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竞争和较量,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的。江泽民同志曾针对“9·11”事件和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明确提出“增强我们的国家战略能力,要作为一个重大问题加紧研究”,并强调“在国际较量中,国家实力始终是赢得国际政治斗争胜利的决定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要营造更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夺取国际斗争的战略主动权,就要在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国家战略能力。

  应对风险考验的可靠保证。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已不是过去封闭体系中的国家,而是与世界联为一体的、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国家安全风险并没有随融入全球化程度加深而减小,国家利益越发展,国家安全在某些方面也可能越脆弱。发生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种种风险不足为怪,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容自信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离开经济的发展和国防的强大,离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离开国家战略能力的提高,显然是做不到的。

  坚持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作出的战略选择。但也要清醒看到,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仍然是国家利益竞争和权力博弈的天下,国家间相互制衡、相互防范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压力难以排除。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往往是在国际关系格局、国际利益分配格局深刻调整变化过程中实现的。我们坚持和平发展,但我们不是和平理想主义;我们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搞实力政策,但我们自己必须有实力。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实现和平发展,必须综合运用符合当代国际行为准则和道义原则的多种手段,尤其要不断增强国家战略能力。

  科学统筹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增强国家战略能力,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综合考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战略能力,必须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视野,科学统筹各方面关系,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兵的统一。

  围绕履行历史使命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核心手段,是其他各种维护国家利益方式的战略支撑。国家利益发展到哪里,就应当具有能够延伸到哪里的军事能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安全环境又非常复杂的大国而言,拥有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具备运用多种手段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保证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历史实践证明,军事上准备越充分,战略上越主动,安全越有保证。我们必须着眼有效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强化战略规划、系统优化、效益为上和科学管理意识,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军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为掌握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主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坚持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这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政策取向和普遍做法,也是提高国家战略能力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认真总结多年实践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把国防战略布局的完善与国家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布局调整结合起来,把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和从社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力度,加快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步伐,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和机制,提高国家动员能力。动员能力是把国家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枢纽。一个国家预先拥有的军事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动员国家资源的潜在能力、将其转化为军事手段的“实际能力”,才是使战略能力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动员工作,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影响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的根基,是国际竞争不容忽视的“软实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成员,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增强领导干部战略素质和战略指导能力。军队的战略能力,首先体现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战略素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有很强的全局观念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坚持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利益大局筹划军队建设和军事力量运用,从政治高度处理军事问题,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这样,军事工作才能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在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的大局中有更大作为。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是硬道理。统筹国家战略能力建设,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在不断夯实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发展各方面的战略能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