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台海形势 > 正文

民进党躲过北高市长选举变盘危机加快走“独”步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2: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2日电 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正式启动触及“法理台独”的“宪改”方案,民进党还策划“新宪公投”绑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并把“立委”选举延到08年一并举行。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林修祺在今日香港大公报上撰文指出,民进党躲过北高选举的变盘危机,因而受到“鼓舞”变得更加偏“独”的动向,要倍加关注。

  民进党“立院”党团书记长陈景峻曾强调称,北高市长选举并不是2008年台湾地区
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选后才是前哨战,未来一年半才是决战2008年的关键。林修祺指出,此话让人更明白,怎样才叫做“选举党”。双城之战刚结束,民进党就瞄准“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内外两条战线展开更加复杂、激烈的争斗。

  民进党中常会在检讨北高选战时,已显示出选后民进党“多元内斗”的复杂性,其主轴则是“扁游同盟”与“苏新同盟”之争。“扁游同盟”选后立即围剿新潮流及苏贞昌,有意与游锡堃组成“游叶配”的叶菊兰(高雄市代理市长)指摘新系“扯后腿,对媒体放话”,她还为陈水扁遭“践踏”、党中央被打成“保皇派”抱屈,认为阿扁辅选高雄才会赢。新系则认为民进党要检讨的,并非扁路线扁站台成功,而是党内的改革声音使泛绿基本盘仍然对民进党有信心,加上“神主牌”林义雄在冲刺时刻出马,才是陈菊险胜的关键。

  有论者分析,民进党在大环境气势低迷下,北高市长选举竟然没有双输,将使党内改革力量噤声,不敢再轻启改革号角。实情却并非如此。选前要求民进党弃扁改革而辞去“立委”的林浊水、李文忠表示,相信苏贞昌、谢长廷在选后都不会走回“保皇”的回头路;对民进党来说,能在不崩盘的状况下继续改革,才是上上之策;“现在是民进党改革条件最好的时刻,应该好好把握。”

  被视为党内改革派象征的新潮流等,在北高选战过程与党内保皇派激烈较劲,被“扁游团伙”攻击为破坏党内团结的“幽灵人口”。但新系凭着坚强战力和精密计算,选后已成为政治版图更加扩张的“台湾政坛第一派系”,属新系的陈菊夺得南台湾最大滩头堡后,南台湾政治版图已大半属于新系势力范围。此外,新系在台北市“议员”选举推出6人参选,有5人当选,在台北市“议会”实力大增。因而“苏新同盟”有更多筹码挑战“扁游同盟”。

  文章说,新系主张“苏谢配”,谢系人马力主“谢苏配”,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妥协,“新民进党联线”将推举林义雄复出问鼎。林义雄为谢长廷和陈菊辅选,已为其整合新系、谢系支持埋下伏笔。林义雄与罗文嘉老青配的可能性,不仅在于苏谢均“以我为主”无法相配,而且在于党内许多人不满现状,希望透过“林罗配”来为民进党的路线和价值进行调整。

  民进党内斗内行,外斗也不外行,斗

国民党更加凶狠狡诈。选后国民党公布了12月1日“马宋会”达成的国亲联盟五点协议,在此前后绿营不断“放料”,说“马宋密会”是马团队为对付王金平主动提出的,国民党组发会主委廖风德的手下先把“马宋会”的时间地点向民进党告密,民进党找“国安局”特工秘密拍照和监听,侦知的协议内容与国民党公布的大不一样:国、亲、新三党共组政党联盟,由连战做盟主,宋楚瑜任执行长,执行长可召集三党秘书长会议,落实“决策委员会”的决定,若泛蓝2008年重新执政,由宋“组阁”;宋不宣布退选,国民党提出“弃宋保郝”。

  在流言的挑拨下,国民党中常委担心被宋一人独掌大权,“立委”亦反对选举礼让亲民党,中常会未能通过国亲联盟草案。

  北高选后,民进党正式启动触及“法理台独”的“宪改”方案,陈水扁定向为冻结现行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实施台湾的“新宪法”,实行“第二共和”。据绿营高层人士透露,在民进党讨论的多套“宪改”版本中,目前倾向不改“国号”,但“领土”订明为台澎金马,对外解释为符合现况的描述,若“领土”包括中国内地和外蒙,有“侵略外国”之嫌。

  此外,民进党还策划“新宪公投”绑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并把“立委”选举延到2008年一并举行。民进党评估,提出符合现状“领土”描述的“新宪”及“公投”绑大选,一定可化解民进党的政治危机,取得“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胜利而持续执政。文章在最后指出,民进党躲过北高选举的变盘危机,因而受到“鼓舞”变得更加偏“独”的动向,要倍加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