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军事训练转变的科学指导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9:17 解放军报

  军事训练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对完成转变的难度不能低估。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整体谋划,注重协调发展,突出改革创新,使训练指导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推动军事训练又好又快发展

  ——论军事训练转变的科学指导

  钟迅

  军事训练转变是一项历史性的深刻变革,必须以观念更新为前提

  确立新的训练地位观。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地位,一直是我军军事训练的重要指导思想。由于长期处在和平环境,部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观念误区,如实用主义的政绩观、无序竞争的利益观,放大错位的安全观。结果,往往导致训练的中心位置偏移,战略地位变成了“略占地位”。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军历史使命和任务的不断拓展,军事训练内涵更加丰富,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不仅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而且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军事训练战略地位,确保中心居中,真正把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心、精力的投向放在扎实抓好军事训练上。

  确立新的训练价值观。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战争的预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双方战场上的角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训练场上的角逐。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必须把训练场作为“第一战场”,把训练基地和作战实验室作为通向未来战场的出发平台,通过营造复杂逼真的未来战场环境,跳出尾随战争的训练模式,逐步开发训练引导战争的实践功能,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思想延伸到军事训练的全过程,使军事训练真正成为未来战争的“预实践”,在富有创新的“预实践”中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确立新的训练指导观。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在指导上更加强调

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精细准确,更加依赖信息技术,更加追求快捷高效。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必须摆脱条块分割、自成体系、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羁绊,确立一体设计、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整体推进的大训练理念;必须克服传统组织方式复杂繁琐、兴师动众、成本高效益低等弊端,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简便灵活、远程多方、集约高效的新型组织方式;必须改造以人力控制、手工操作为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新以技术密集、智能控制为主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统一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推动军事训练指导向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确立新的能力生成观。机械化条件下,生成整体作战能力主要依靠诸军兵种建制单位的逐级合成;信息化条件下,生成整体作战能力更强调作战要素、作战单元和作战体系的高度融合。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核心是信息主导,关键是体系融合。确立新的能力生成观,必须从根本上冲破观念壁垒、体制壁垒、技术壁垒,以统一的信息系统为支撑,将分散独立的武器平台、作战单元、指挥系统融合起来;以联合训练为主线,将各军兵种、各层次、各要素训练融合起来;以作战需要为牵引,探索组建带有试验性质的联合部队,把诸军兵种作战力量融合起来;以形成国家联合行动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军政、军民联合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军政军民力量和资源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大联合体系,实现训练由量变到质变的信息化跨越。

  领导机关率先转变。各级领导机关是军事训练的“领头羊”,是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领导机关能否率先更新观念,直接关系到训练转变的成败。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处于决策层的法国将军们沉醉于“堑壕战术”,当时还是中校的戴高乐写了《机械化战争》一书,不仅没有引起法军高层的高度重视,还备受嘲讽,但该书却受到了德国统帅部的青睐,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闪击战”理论。当巴黎被德军占领后,有人说,如果法国将军们面对悄然而来的机械化军事变革,不墨守成规,顽固不化,战争的历史可能就会重写。面对军事训练转变的浪潮,各级领导机关务必认清自己的地位和责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更新观念;务必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拓宽视野,把握规律,增强谋划训练转变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以自身观念的率先转变,影响带动部属,引领军事训练转变破浪前行。

  军事训练转变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必须加强科学谋划

  瞄准制高点——围绕“两个适应”宏观设计。实现军事训练水平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相适应,与完成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相适应,是军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履行历史使命,对军事训练提出的新要求,是军事训练转变必须瞄准的“制高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只有紧紧盯住“两个适应”,全面审视和理性设计,从宏观上制定出长期性、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才能保证军事训练转变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切实可行。要突出宏观设计的前瞻性,着眼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势,把握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可能发展,对军事训练转变进行超前设计。要突出宏观设计的针对性,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体系,积极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要突出宏观设计的操作性,以顶层设计统揽全军行动,以分层设计细化转变的任务、目标与要求,确保宏观设计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要突出宏观设计的科学性,集中全军智慧,把机关的谋划设计与专家的研究论证结合起来,把部队的实践探索与院校、科研单位的理论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为转变提供系统规范的发展依据。

  找准切入点——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为突破口。胡主席指出:“制信息权实质是制电磁权,不仅要把高技术武器装备放到复杂电磁环境中去训练和检验,而且要在这种条件下开展带战术背景的综合演练。”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向信息化迈进,电磁空间与陆海空天紧密交织,成为“第五维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是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产物,是信息化战争有别于传统战争的显著特点。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是部队训练的薄弱环节,是当前必须下功夫解决好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作为突破口,既是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军事训练转变尽快进入实践的具体举措。因此,推进军事训练转变,要把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作为切入点和抓手,弄清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是什么”、“训什么”、“怎么训”等问题,以军用电子设备、信息化武器装备、指挥控制系统为重点,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使命课题演练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应性、研究性、对抗性、检验性训练,推动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理论、训练内容、方法手段、保障条件不断创新,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把握立足点——结合实际积极稳妥推进转变。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练什么兵。我军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武器装备多代并存,训练体制条块分割,保障资源自成体系,官兵的科技素质还不够高,军事训练转变的起点参差不齐。面对我军训练的现状和客观条件,必须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切实把军事训练转变的指导建立在部队现实基础上。既要认清目标、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大胆实践,又要防止好高骛远、一哄而上、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力求军事训练转变的总体要求与部队实际相统一,长远目标与现实需求相统一,积极稳妥地迈开军事训练转变的步伐。

  抓住关节点——谋求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斗力的关键物质因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人的科技素质在战斗力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谋求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兴训,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坚持信息主导,确立新的战斗力标准,把军事训练生成战斗力的基点,从传统的机械能为主转到信息能为主上来;突出信息化装备训练,加大操作使用、战斗编组、作战指挥和基本战法的研练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生成战斗力中的关键作用;强化联合训练,走开跨军兵种联通联动联演之路,探索生成和提高体系作战能力的方法途径;加强人才培养,突出信息化知识学习,信息化技能训练,在提高人的信息能力和科技素质上狠下功夫,发挥人才在战斗力生成中的特殊作用。

  军事训练转变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协调发展

  正确把握军事训练转变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关系。军事训练转变既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军事训练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大目标,确立转变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保证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并适时将军事变革成果渗透到训练转变之中,优化军事训练体系诸要素,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效益。另一方面,军事训练作为军事变革全局中最活跃的因素,其转变的成效与步伐,将在全局上影响和制约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要充分发挥军事训练转变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促进作用,把军事训练作为检验创新理论、论证体制编制、验证武器装备效能、锻造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平台,在训练的“实验室”中,提出变革需求、检验变革成果、寻求变革对策、校正变革方向,不断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正确把握军事训练转变与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关系。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拓展了我军的职能和任务,对军事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军事训练只有在转变中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才能紧跟时代要求,始终保持与使命任务相一致的目标指向,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推进军事训练转变,要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宽训练领域,拓展训练内容,突出抓好使命课题训练,重视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问题的研究和训练,加强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训练,使训练水平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不断增强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

  正确把握军事训练转变与军队建设的关系。军事训练作为军队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与军队的各项建设密不可分。军事训练转变的过程,既是把军队建设各项成果融合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过程,也是推动军队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军事训练与军队各项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军事训练转变置身于军队建设的大局中,转变才有基础,发展才有作为。要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引领军事训练转变,用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为训练转变提供动力,在物资经费保障、人才流向控制、装备研制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积极为训练转变创造条件。要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的战斗力生成检验功能、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治军的组织管理功能和建设成果的整合功能,从机制上解决军事训练与其他工作协调发展的问题,把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障中心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军事训练转变与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正确把握军事训练转变内部诸要素的关系。军事训练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但又联系紧密的整体,一个要素、一个层次的发展滞后,必然影响军事训练转变的整体推进。在军事训练转变的实践中,必须统筹处理好训练领域内各方面的关系。一是统筹主要战略方向训练与其他战略方向训练。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重点先行、急需先建的原则,集中力量和资源突出抓好担负主要作战任务部队的训练,同时,重视其他方向部队的训练。在训练指导上,应安排基础建设较好的其他方向部队担负训练试点任务,既保证主要方向部队集中精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又保证训练转变顺利实施。二是统筹战略战役训练、合同战术训练与技术战术基础训练。战略战役训练要突出宏观谋划、战略战役推演、作战集团编组联训;合同战术训练要突出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的内部集成训练;技术战术基础训练要把实战最需要最管用的能力练好、练精、练过硬,实现各层次训练的有机衔接。三是统筹部队训练与院校教育。院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重在系统学习知识,部队训练是培养人才的实践课堂,重在形成实际能力。要整合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资源,以部队训练需求牵引院校教育改革,以院校教育发展推动部队训练创新,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合力育人。四是统筹各军兵种训练与联合训练。各军兵种训练是联合训练的基础,联合训练是有机融合诸军兵种作战能力的高级训练形式。军兵种训练要把联合作战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到训练全过程,突出军兵种间的识别、引导、通联、支援和保障等内容训练,为联合训练打好基础;联合训练要充分考虑各军兵种训练的特殊性,加强联合专项训练、联合指挥训练、联合实兵演练,努力提高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军事训练转变是一项开拓性的实践探索,必须突出改革创新

  强化改革意识。意识是创新之源,只有将积极创新的意识根植于广大官兵思想深处,才能使创新的源头永不枯竭。创新意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训练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强化。要教育官兵解放思想,通过生动有效的宣传鼓动,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无处不在的点滴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创新意识;要鼓励官兵积极探索,始终以发散的思维、开放的心态,拓宽视野,把握趋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思维变革中强化创新意识;要启发官兵敢于质疑,紧紧抓住军事训练转变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善于用前瞻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分析,巧于在超常的思路中寻求方法和对策,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创新意识;要引导官兵大胆扬弃,坚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和方法,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对现有成果进行大胆扬弃,在推陈出新中强化创新意识。

  营造创新氛围。改革需要氛围,创新需要环境。历史上重大的发明创新,无不与特定的环境氛围有关。有关研究显示,人的创新潜质在缺乏激发时,只能发挥20%左右,而在良好的环境激发下,可发挥到80%以上。《孙子兵法》萌生于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战争论》诞生于近代西方启蒙思想文化的兴起之中,这都充分说明,适宜的环境氛围是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原创动力的良田沃土。军事训练转变要把营造环境氛围作为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创新提供保障。要发扬军事民主,倡导“百花齐放”,鼓励官兵积极研究训练创新问题,为军事训练转变建言献策,营造“奖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军事创新文化;要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为官兵的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和物质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部队的创新需求与官兵的成才愿望结合起来,广泛交流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广大官兵的创新欲望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规范改革秩序。军事训练转变如果缺乏有效管理,盲目创新、重复创新、随意创新,必将导致创新方向的“南辕北辙”,造成训练资源浪费,影响军事训练转变进程。规范改革创新秩序,应按照“理论创新、试验论证、推广运用、形成能力”的思路组织训练改革。要规范改革决策机制,组织训练改革必须进行需求分析、理论准备、专家咨询、综合论证;要规范过程管理机制,运用科学的、量化的方法管理改革,重大改革项目应指定试点单位进行,机关要及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组织院校和科研机构指导帮助试点部队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规范成果转化机制,把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改革成果,及时进入训练法规,适时普及推广,不担负训练改革试点任务的部队,要严格按纲施训,并结合训练实践提出改革需求,确保训练改革与按纲施训良性互动、有序发展。

  倡导求实作风。求实乃创新之要,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懈。要确立正确的政绩导向,紧紧围绕实战需要组织训练改革,把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作为衡量创新成效的唯一标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确保创新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战争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要确立正确的效益导向,从实际实效出发,强化成本意识、原创意识和精品意识,克服改革创新不讲科学、不计成本、不重效益的现象。要坚持正确的安全导向,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和管理,把创新发展与训练安全统一起来,防止和克服因创新风险而消极保安全、降低创新质量的现象。要确立检讨问题的导向,做到敢于暴露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力戒好大喜功、报喜藏忧。总之,要从领导机关做起,在训练创新中大兴求是之风、科学之风、务实之风,坚持练为战,反对练为看;坚持科学决策,反对主观臆断;坚持遵循规律,反对急躁冒进;坚持从难从严,反对降低标准;坚持注重实效,反对图名挂号;坚持揭露问题,反对文过饰非,通过一次次量的积累扎实推进军事训练质的转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