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我军新闻 > 正文

海军补给演练中曾出现接受装置不配套现象(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 11:38 解放军报
海军补给演练中曾出现接受装置不配套现象(图)

中国海军167舰航行中接受物资补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管装:从靠热情到靠科学

  至今,“老黄牛”含恨离开部队的事,还警示着南海舰队某支队官兵。

  几年前,某测量船从国外引进一台价值近百万的海测仪器。老班长黄永胜把它当心肝宝贝一样呵护,每天用抹布将里里外外擦得一尘不染。谁知,当上级检测装备时,仪器却“
趴窝”了。

  专家解释了原因:“经常擦抹对一些传统的老装备有好的效果,但对于信息含量高的精密装备,有时会影响它的绝缘性能。”结果,本想在部队大干一番事业的“老黄牛”黄班长,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舰艇。

  痛定思痛。在支队长吴建国带领下,一场科学管装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展开。《支队舰艇特装保养手册》、《支队舰艇机电装备使用管理手册》……他们靠制度将官兵爱装管装的热情引入科学轨道。

  科学的管理方法,给支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奖牌:海军舰艇装备保养第一名、海军装备管理先进单位……

  维修:从保姆式到酵母式

  南海某海域,一场远航作战支援实战演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演练中,一艘综合补给舰主机突发故障。舰上组织技术骨干抢修,两天两夜也没找到原因,编指只好让其中途返航。靠码头一查,专家发现仅仅是一个关键的螺丝松动,两分钟便解决了问题。

  “问题不是出在装备上,而是缺少真正会使用、懂修理的舰员!”总结会上,支队政委聂守礼一针见血指出。

  传统的“保姆式”保障已不能适应现代海战的要求。为此,支队装备部主动与驻地工厂和院校联手,将一批技术精湛的老技工和专家请到支队担任“教官”,发挥人才的“酵母”作用。

  “酵母式”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了一大批专家型舰艇装备自修骨干,舰员自身能力的提高,有效避免了舰艇装备事故的发生。近两年,支队动用舰船3000多艘次,累计排除海上故障2500余起。

  革新:从靠尖子到靠大家

  这是支队首次与某驱逐舰支队组织的一体化联合演练。当某大型综合补给舰对某驱逐舰实施横向补给时,发现接受装置不配套,演练无法实施。

  尴尬的场面使“一班人”认识到:落后的装备器材是制约作战支援能力提升的“瓶颈”。为此,他们组织技术尖子开展革新攻关。然而,这些技术尖子人少势单,散发的“热量”毕竟有限,训练中的难题还是接连不断。

  于是,支队调整思路,发动广大官兵深入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从立足现有装备完成作战支援任务的思路出发,支队梳理出60多个影响支队装备建设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公布出来,鼓励支队官兵结合工作实践谋创新。

  如今,支队基层官兵共开发出新装备配套软件近40个,其中8个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成果填补空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