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综合新闻 > 正文

“士官尖子人才库”冲击波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06:38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朱 达 刘欣欣

  11月中旬,二炮某基地作训处收到数千份《士官专业尖子申请表》,申请人是基地上百个专业的士官,他们将通过层层考核筛选,成绩优异者入选基地、旅、团三级“士官尖子人才库”。这个基地参谋长陆福恩说:“实行士官尖子进入人才库制度,有效破解了士官队伍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十条规矩,挡不住几个电话

  这是几年前发生在基地某旅的一件尴尬事。某特种专业技术分队刚刚换装急需人才,可士官选取名额又不多。为确保“优者上,劣者汰”,旅党委想了不少办法,出台了“基层党支部研究通不过的不能选取;旅专业技术考核通不过的不能选取”等士官选取10条规定。经过层层筛选,确定的5名选取对象都是技术尖子,旅党委也开过了会。可就在节骨眼上,两名专业技术素质一般的战士从上面搬来“救兵”,几个电话一来,旅领导有些招架不住了。

  “高素质的选不上,有关系的挡不住”,旅党委“一班人”望着挂在墙上的规定,哑然苦笑。

  时间一久,这种个别现象越来越多,年年都成为基地各级领导的“闹心”事。

  基地党委进一步调查又发现,由于士官选取中存在弊端,导致士官队伍建设质量呈下降趋势:有的战士选取为士官后,以为进了保险箱,学习没有了热情,执行综合保障任务时再三“掉链子”;有的战士把主要精力放在托关系上,不仅影响部队风气建设,还影响战士间团结;有的专业士官走后,出现了岗位“塌方”、人才断层……

  二炮部队是一支高技术部队,基地士官数量占部队总人数一半以上,士官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决定了战斗力建设的好坏。士官选取既关系战斗力建设,也事关群众利益,解决不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这个问题绝不能熟视无睹!基地党委在这一点上迅速形成了共识。

  思想开窍了,办法就有了

  基地党委接连召开3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士官队伍建设的问题。政委郭俊波一针见血地谈到:“士官制度推行了几年,这样那样的规定也制定了不少,之所以还存在‘年年抓、年年难’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还在沿用老思路、老办法‘求解’。比如说,在选取上管住了内部的纷争,没有挡住外部的压力;在管理上重视了‘进口’,没有理顺‘出口’。说到底,是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党委“一班人”思路洞开,越讨论越兴奋。“能不能像培养指挥人才那样,建立基地、旅、团三级‘士官尖子人才库’,通过进出库机制,来纠正士官选取和管理中的种种弊端?”这个创新设想,进入了党委的决策视野。

  经过反复论证,基地党委研究决定:在基地、旅、团实行三级“士官尖子人才库”制度,凡参加选取士官的战士,必须参加三级组织的专业理论考核和技术比武,选取士官的“硬杠杠”就是考核成绩;进库尖子士官不仅可无条件选取晋级,还可在评功评奖、考学培训、入党提干方面享受优先权;入库士官实行滚动制,每年考核不合格者淘汰出库;入库士官必须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5名以上技术能手;入库士官享受一定数额的尖子人才津贴……

  依托好机制,走活“一盘棋”

  新机制犹如一股巨大的冲击波,给基地士官队伍建设带来诸多新气象:

  士官选取客观公正了。由于“士官尖子人才库”机制比较科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过去困扰各级领导的说情电话和条子减少了、不灵了,士官选取步入制度化轨道,形成了风正气顺的新格局。这套机制实行以来,基地涌现出800多名“一专多能”型士官,搞出技术革新成果500多项。士官孙德亮还当选二炮首届“十大砺剑尖兵”。

  士官人才资源盘活了。建立“士官尖子人才库”,使基地党委摸清了士官人才底数,管理人才实现合理配置、有序流动。有关部门对300多名士官尖子人才进行跨建制、跨部门调整使用,一些部队弱势专业“短板”被迅速补齐。

  士官利益有保障了。基地党委举一反三,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尊重基层士官在部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用完善的配套机制来维护士官利益。他们针对士官公寓楼常被侵占、士官家属来队住宿难的实际,制定了《士官公寓楼暂行管理规定》;针对士官送学中的人情关系问题,制定了《士官送学考核标准》;针对士官提干、入党、评优评先中的问题,出台了《士官提干入党评优评先考核办法》。一年多来,基地从士官中提干24名,全部是基地、旅、团的技术尖子。

  记者感言

  用好机制告别“不适应”

  邓小平同志指出,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人,坏的制度也可以使好人变坏人……制度的作用千万不能低估。第二炮兵某基地之所以能破解困扰多年的士官选取难题,走活士官人才队伍建设“一盘棋”,“士官尖子人才库”这一科学机制功不可没!随着时代的发展,军队建设中一些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逐步显现。面对这些问题,仅用老办法是不行的,靠“领导重视”、“开会强调”也是不行的。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告别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向机制创新要力量,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不适应”,才能切实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