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重文德 正学风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6:39 解放军报
杨子才

  近年来,一些弄笔的人,缺乏严谨的治学之风,下笔信口开河,不认真核对乃至颠倒史实的事时有发生。历史人物可以“戏说”,可以“歪批”,可以“水煮”。战国时代赵国铸剑师徐夫人,可以由男性变成美女,在电视剧中大演特演。所谓“关公战秦琼”、“张飞杀岳飞”的笑话,居然也一再出现。

  本人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从毛主席讲故事说起》,作者借用毛泽东之口说:战国张
仪、苏秦是同学兼好友,张仪在秦国当了丞相,苏秦就到秦国首都投奔他,一住两个多月张仪也不肯见。苏秦盛怒回乡,一看房子也修了,也有饭吃了。秦国首都的招待所长对苏秦讲,张丞相怕你留在秦国没出息,所以不见你。他劝你到其他六国去游说,让六国联合起来打秦国。“这样,张丞相在秦国稳当了,你苏秦在六国也稳当了。”苏秦一听有道理,就这样做了。

  这段叙述完全是张冠李戴。它的历史真相是:苏秦、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自以为不及张仪。苏秦游说六国,合从抗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他担心秦国败坏从约,想到张仪可以出使秦国,便派人劝说张仪到了邯郸。张仪求见,苏秦故意数日不理;既见,又“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并以“游将法”数落了他一顿。张仪深受刺激,便决心入秦。于是,苏秦又“发金币车马”,派人暗助张仪,供应其一切开支,使他得见秦惠王,并深受重用。这时,被派人才向张仪说明这全是苏秦的安排。(见《史记·张仪列传》)而《从》文因为作者的错误,编者的疏漏,不仅弄出了笑话,还让博览群书、熟悉史事如数家珍的毛泽东也跟着受累,有损于一代历史伟人的崇高声誉,这是很不应该的。

  下笔不究史实,信笔写来,说明责任感淡薄,已经到了应予重视、切实纠正的时候了。

  为此,应提倡重文德、正学风,并努力从三方面入手:

  ——学习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举世无匹、完整无缺、丰富翔实的历史著作。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今天我们要振兴中华,要与世界接轨,但切不可忘记历史。温故才能知新。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就不能弄懂中国的今天,看清中国的明天。要学习毛泽东,像他那样认真读史。据说《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元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序言中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我们即使不能像毛泽东那样熟读史书,至少也应该力争多读一些。

  ——尊重历史。懂得了历史,还必须尊重历史,不能歪曲。历史不是面团,可以任人揉捏。不能有主观随意性,任意解释历史现象。涉及重要历史人物及事实,更要慎之又慎。像叙述历史伟人毛泽东这样的事,一定要十分严肃,把每句言语、每个细节弄准确,不可有半点疏忽。否则就会以讹传讹,谬种流传。

  ——严谨审慎,将勤补拙。任何人都不是全智全能,无所不知。不怕知之不多,就怕强不知以为知。对不懂的事情,特别是历史问题,要勤于翻检,反复查证,全部弄清楚再下笔、再发言,不能“概略瞄准”。要从一点一滴入手,养成严谨细致的好学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