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学大家的人生境界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05:52 解放军报 | ||||||||
一位年届90岁的白发老人,每天仍准时到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上班,他就是曾救治过许多开国元勋的著名内科学教授——牟善初。今年10月,牟老从医65周年,他的中学老师季羡林老先生特意写了一幅字表示祝贺,其中一句是:“师友敬服,高山仰止。” “当医生不能怕承担责任”
牟老从医多年,曾治过许多疑难病症。有两次停药是“经典战例”,也是他不计个人得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最好诠释。 一位年迈体弱的病人数年无法确诊,用了大量的药效果都不明显。牟善初一连几天几夜守候在病床前,仔细观察病情。恰在此时,医院图书馆进了一套英文版医学图书,他立刻找来翻阅,终于找到了病因——是药物引起的症状,他当即建议“停药”。 “用药都不行,停药能行吗?”很多专家提出怀疑。“出了问题我负责。”停药之后,这位84岁的老人病情大为好转。后来,以94岁高龄谢世。 还有一位病人患腹泻和肺炎,且腹泻数月,病情危急。牟善初认真研究,认为是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只是这种病例十分罕见。会诊时,他建议“停用抗生素”。“不用抗生素,万一肺炎加重怎么办?”他的建议遭到一些专家的反对。牟老仍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停用抗生素三四天之后,这位病人的病神奇般好转。 “当医生不能怕承担责任,要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有水平、敢担当,牟老赢得很多病人的信赖。有的病人住院后,甚至对其他医生开的处方,也要等牟老“把关”后才肯治疗。牟老从事医疗保健工作32年,曾获中央保健委颁发的特殊贡献奖,荣立一等功。 “对患者一定要有感情” “牟老,您能过来看看吗?这里有位病号情况很严重。”接到这样的电话,他总是及时前往。他是内科学权威,求助的人很多。同事们说:“只要牟老往那里一坐,大家心里就有了底。” 那一年,牟老做手术住院,医生李小鹰向他请教,因为她负责的一位患者高烧不退。他正说着治疗意见,一阵疼痛袭来,便忍不住闭上眼,额头上沁出细细的汗珠。李小鹰内疚地说:“对不起,我真不该来!”他睁开眼,笑笑说:“没关系,只要病人有事,随时叫我。”为了救治患者,牟老经常深夜往病房跑。 牟老在全国医疗界赫赫有名,不少重病患者把牟老当成妙手回春的希望,只要能安排开时间,他都会参加会诊。新疆一位维吾尔族女同志患重病,年届83岁的牟老和刘长庭教授两次进疆诊断治疗、协助抢救,使这位患者转危为安。 对普通患者,牟老同样倾注着深情。一位来自湖北姓殷的小伙子患了厌食症,慕名找到牟老。牟老接到电话后,热情接待,问症状、作检查。在牟老的关心治疗下,这位小伙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对生活也有了信心。牟老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患者的求助信,对每封来信,他都亲自回。 “切莫为名利浪费精力” 与其名气和成就相比,牟老的办公室真是简朴:两张沙发、一张书桌,墙上既无名人题字——尽管他给很多名人看过病;也无值得炫耀的合影——尽管与许多领导都很熟悉。 “该如何看待名利?”牟老如此回答:“名利是好东西,但不要当成人生目标,还是要多学点真本事,切莫为名利浪费精力。” 他一生从不争什么。有一年评院士,他只写了500字的申报材料。后因没有获过国家科技进步奖,没能评上。他认识许多领导,从未因私事找过一次,包括此次评院士。 “满腹经纶却不事张扬”,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了解牟老的人都知道,他1964年就是博士生导师,曾做过很多开创性工作:因治疗血吸虫病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在我国最早开展心导管及心脏造影检查;是最早把超声波用于临床检查的医生之一;配合心外科专家苏鸿熙教授,开展了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创建了我军第一个老年病研究所等等。他在临床上付出了极大心血,而对自己撰写的论文要求近乎苛刻,以至于数量很少,但他的论文都是直接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牟老没评上院士,同事们感到很惋惜,但他毫不在意。 后来,中国工程院主持的光华基金评选,牟老榜上有名。20万元奖金领回来后,牟老分文不取,交到院里设立了“医疗保健奖励基金”。 “不要放过任何疑问” 每天上班提一兜书、下班提一兜书,几十年来,这是牟老留给同事们的印象。他工作完后就伏案读书,一坐两三个小时。 办公桌上有一个本儿记着英汉两种笔记,还抄录着英语生词、汉语生字生词。一本1952年购买的英文版《内科学》,书页都泛黄了。“不要放过任何疑问,我就是这样学习的。”这是牟老对年轻医生的忠告,也是他做学问的经验。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他常常在图书馆一泡就是几天,直到问题解决。 34岁就当大内科主任的牟老,基础非常扎实,但他总认为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为掌握更多的医学信息,他又自学了俄语、日语。图书馆新进的医学图书和杂志,牟老是必看的。他涉猎范围很广,从城市建筑到文学作品。总医院经常有学术讲座,牟老听讲座时一动不动,记笔记也特别认真。持之以恒的勤奋,使牟老成为心血管、肾脏、呼吸三个方面的专家。很多同行这样评价他:“对内科学方方面面都精通,这样的名医太少了。” 副主任技师张晶平,充满深情地为牟老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其中写道:“人要活得简单,其实是达到了一种境界。从牟老的单纯和勤奋中,你能看到医生的崇高,人性的美好,你没有理由不由衷地生出深深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