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陆军首次跨区远程机动作战演练调查与思考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 09:33 解放军报
中国陆军首次跨区远程机动作战演练调查与思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突破重围的道道车辙

  ——随陆军部队首次跨区远程机动作战演练的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 薛 仁 丁海明 通讯员 王任飞

  秋色染群山,一个机械化步兵旅穿行在山重水复间。

  这是我陆军部队首次跨区远程机动作战演练,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奉命出征。电磁无形,暗藏刀光剑影;装甲轰鸣,蕴含无声巨变。演练突破重重包围,碾出了一条大道。沿着这条硝烟弥漫的大道一路观战,每次交锋,每场输赢,都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从“逼入绝境”到“绝处逢生”

  部队一上路,就进入危机四伏的战场。空中卫星过顶,空间电磁环境复杂,地面火力袭扰不断。未知敌情,逼真战场,一步步把部队“逼入绝境”。

  第一个夜晚降临,部队进入一片山谷宿营。皓月当空,一支“蓝军”侦察分队悄然来袭。幸亏警戒分队发现及时,在距指挥所仅数百米处与其交火。阻击战结束后,部队连夜拔营起寨,数百米的染毒地段和严重被毁的道桥挡住去路。后方又传急报,后勤供给和装备维修保障分队也遭到“蓝军”袭扰和毁伤。

  “蓝军”步步紧逼,把演练逼成了实战。按部就班打不行了,指挥所命令各种侦察分队投入前沿和纵深,佯动分队四处前出,指挥所时而走大路时而钻山林,一路隐蔽攻击前进。第二个夜晚到来时,伪装后的真假指挥所一下冒出了好几个,一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眨眼之间遁形于山谷丛林间……

  部队被逼到了实战的悬崖边,逼到了没有退路,也就逼出了勇气和智慧。装甲部队进入纵深地带还没摆开阵形,“蓝军”装甲集群就实施了精确打击,一个坦克连被判退出演习。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连长急得直跺脚。他把部队收拢起来,在地上画个草图就复盘推演。他大声告诉坦克手们:“上了战场光靠打靶的那点本事不行了,得在战术中发挥技术,用技术支撑战术。”实战把技战术“捏”到了一起,连长的观念更新,就在战斗间实现了。

  一个逼真战场胜过一百次说教,一次“实兵对垒”胜过千百次“纸上谈兵”。一路上,这样的实战案例不胜枚举。演练场上官兵问号多了,思考深了,视野开阔了。一位营长告诉记者,知道演练得失比演练胜利更重要,这次演练的最大收获,就是被实战逼出了兵种协同作战、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等训练“短板”和观念窠臼。

  从“邯郸学步”到“另辟蹊径”

  全程设置复杂电磁环境,仿佛为这场演练罩上一层“天网”。这一贴近实战的动作搅活演兵场上一池春水,随着战局的推进,技术层面的较量带来了观念深处的震动。

  千里行军,这张“天网”如影随行。电磁干扰,常常使指挥所无线通讯系统突然失灵,“蓝军”电子干扰让人防不胜防。改频换频,多频共用,启用隐蔽频段,开启佯动网,他们与“天网”展开阵地战、游击战,甚至动用了灯语、旗语、手语等传统通信手段。有时以静制动,让对手摸不着门;有时又以动制静,让对手乱了方寸。一路作战,他们一次次跳出电磁包围圈,指挥所与部队始终保持联络畅通。

  开始,大家总认为通信手段落后,装备“几代同堂”难以互通,总在抱怨“剑不如人”。然而在对抗中,他们发现“蓝军”分队某新型装备并不像传说中那么神,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使用一些老装备巧妙地避其锋芒、“另辟蹊径”,没让对手捞到一点便宜。

  一石浪千重。装备更新是大势所趋,但再好的装备也得靠人指挥。更何况,现有装备的潜能还有待挖掘,不少技术革新成果等待转化。为此,他们除了加紧对电磁频谱管理的研究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还脚踏实地地拿出了一批管用的招法。官兵们的说法形象生动:杀猪捅屁股,各有各的杀法。

  正像游击战在

信息化时代并不过时一样,战争追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境界。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只能是“邯郸学步”;立足现有装备寻找制胜之道,才能“破茧成蝶”。

  从“装甲集群”到“超越攻击”

  千里机动和陌生战场作战,是对这支机械化部队战斗力的全面检验。

  从辽南出发,这个机步旅按照实战要求,全员全装穿越山谷丛林、草原丘陵,一路突破重重袭扰围堵,还有不期而遇的一场风雪,仅用3天就千里跃进至集结地域。24小时后,他们又迅速完成了战场隐蔽伪装和组织战斗准备。机动指挥所被伪装成了草原牧屋,坦克则隐形于远近错落的蒙古包,金戈铁马的机械化劲旅悄然遁形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

  在完全陌生的战场上,这支机械化劲旅面对以逸待劳的“蓝军”装甲集群,发起了火力打击、前沿攻击和纵深粉碎“敌”反冲击作战。记者发现,辽阔的战场上,小型机步群像一把把轻巧的匕首纵横驰骋,在一场场阵地战、遭遇战中一路闯关夺隘,节节推进。战斗最后时刻,一支穿插分队飞速深入“敌”后,一锤敲定胜局。

  机械化部队大范围机动、跨区域作战,是机械化部队建设的时代课题。这次演练,正是锤炼远程机动作战能力的一次创新实践。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轻与快,支撑着陆军机械化部队机动、防护和保障三大主要能力的跃升:机动,轻则快;防护,轻则易于隐蔽,快则动静皆宜;保障,轻则便于实施,快则收放自如。

  从“集群作战”到“超越攻击”,是一道时代考题,是机械化步兵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转变的起跑线。把未来战场的挑战先搬到今天的训练场上,本身就是训练转型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从“创新手段”到“创新机制”

  一路观战,记者发现演练导演部有些神秘。出难题、摆险棋、设危局,导演部一路指挥若定。但细心一看,他们把部队“扔”进战局后就撒手不管了。而导演部派出的信息采集员就像明察秋毫的显微镜和摄像机,把参演部队判断是否准确、指挥是否得当、组织是否严密、行动是否连贯尽收眼底,悉数记录在案。

  训练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重导轻调”,目的在于把更多空间留给指挥员,更加科学、客观地检验部队作战能力。为这一导调方式提供支撑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演习评估系统”。部队战斗力可以被系统完整记录、评判和分析,破译为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的数据清单。新手段新方式,破解了许多训练领域的机制性难题。

  从“训考一家”到“训考分离”。过去,部队常常是自训自考,同时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两个角色,很难正确评估战斗力。这次演练,信息采集员代替了监考官,计算机取代了主观判断,战斗力如何评价、怎样估算,有了一把新的公平尺。

  从“考指挥程序”到“考指挥打仗”。战场始终充满变数,考程序、背答案,考不出打赢能力。此次演练中,战斗力的动态评估,真正考验着指挥员快速反应、迅速定下决心的智慧和勇气,检验着部队随机应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和素质。

  从“摆设假想敌”到“‘红蓝’实兵对抗”。在最后决战中,导演部导调“红蓝”双方的坦克部队借助新型激光对抗系统展开对抗。科学精确的定量分析取代了笼而统之的定性分析,让演练跃上了新的平台。

  硝烟虽已散尽,但秋天的演兵场,那道道突破重围的车辙依然在向远方延伸……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