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探索战斗力生成新模式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17:12 中国国防报 | ||||||||
“三借”借出新天地 ——南京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探索战斗力生成新模式纪事 沈平 本报特约通讯员 时文山 罗晓
借成功经验解难题 放着兄弟单位现成的科技成果不用,为何还要另起炉灶攻关?今年开训以来,南京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解决训练难题,既提高了部队的训练水平,又避免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重复投入。 以往,这个师曾组建一批科技小组进行攻关。但这些小组只顾“闭门造车”,结果投入人力、财力不少,研究出的管用招法却不多。一次,他们历时两年攻关了一项某型火炮动中射击难题。事后才得知,该问题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被相距不远的一家兄弟单位解决了。师领导认为,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可操作性强,只要适合自身实际,完全可以积极学习、大胆借鉴。 该师迅速与周边的兄弟单位部队加强联系,并在省军区协调下,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部队签订了《科研成果双向交流备忘录》,定期与他们分享科研成果。师里还采取参观见学等方法,组织机关参谋、连队干部到兄弟单位的一些标兵连队实地参观借鉴,让他们及时查准自己的薄弱环节,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截至目前,这个师依托借鉴兄弟单位经验解决的各类训练难题已达13个,大大提高了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 借地方资源谋发展 将地方机要部门的某系统应用到战时演练中,使资料传输效率成倍提高;经过技术改造,最简单的被复线也能开设野战局域网。9月上旬,在某预备役高炮师一次带实战背景的演练中,师领导告诉笔者,广借地方科技资源开展技术革新,是该师战斗力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个师的师机关驻在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驻地高科技企业云集。师党委依据这一优势,与30多家高科技单位建立定向联系和协作机制,一方面把一些军民通用专业的专家教授请到部队来传经送宝,另一方面依托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先后组建了20多支信息化特种分队。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科技资源潜力,这个师尽可能把编组区域向通信、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科技密集行业延伸,同时充分发挥预备役官兵的作用,努力找准民转军、军民通用的结合点,并通过组织信息化程度高的演习和大规模成建制拉动演练,促使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信息化设备在实战检验中成功“转轨”。今年6月,该师13个连队参加省军区实弹射击考核期间,一门火炮瞄准镜突发故障。预备役军官、南京光学仪器厂技术专家李辉,用他随身携带的火炮故障自动检测仪,不到20分钟就检查并排除了故障。这套火炮故障自动检测仪,就是李辉用他所在单位的高尖端光学仪器制造设备自主研制的。 借院校专家破“瓶颈” 10月下旬,在防空兵指挥学院的专家帮助下,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成功研发出一种雷达开关机模拟训练系统,并正式下发各团使用。该系统突破了传统训练方法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不但解决了装备损耗难题,而且还能自动评判训练成绩。 毕业于防空兵指挥学院的师作训科参谋李文杰告诉笔者,他在校期间就发现在实物雷达上频繁开关机容易造成装备受损,且不易修理。受此影响,一些部队就减少了训练次数。后来,他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毕业之后,李文杰继续和母校的专家教授保持着热线联系。再后来,他在专家的启发下转变思路,把研发模拟训练器材改为研发模拟训练系统软件。不久,他的研究实现突破,一套全新的雷达开关机模拟训练系统软件研制成功。 受这件事启发,师党委随即将这些年久攻不下的课题进行梳理分类,并动员官兵们与院校的专家学者联系,请他们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出主意、想办法。如今,该师官兵已与防空兵指挥学院、宣化炮兵学院、南昌陆军学院等6所军队院校的专家学者建立了联手攻关关系,并先后破解了“炮兵夜战机动抗干扰”等制约该师战斗力提升的战技术“瓶颈”问题11个,拿出了20多条具体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