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提高指挥效能应向软件要效益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07:19 解放军报
李春立

  人们以什么方式生产,就会以什么方式作战。每场战争无不打上时代的印记。伊拉克战争给人以诸多启示,但让人刻骨铭心的恐怕是美军基于C4ISR的高效指挥控制。这场战争昭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革新性,为驾驭现代化战争注入活力。

  自有战争以来,高效能指挥历来是指挥官孜孜以求的。“技术决定战术”,指挥手
段决定指挥方式。在冷兵器时代,指挥方式只能是“侦察靠目视、通信靠传书、交战靠矛盾、号令靠旗鼓”;到了热兵器乃至机械化时代,有了望远镜、电话、电台、雷达等指挥工具,指挥员看得更远,控制得范围更大,指挥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作战指挥领域的广泛应用,军队指挥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像人的中枢神经一样的指挥信息系统,软件的作用和地位得以显现。

  肇始于上世纪中叶的软件技术是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人机结合的产物。软件相对于指挥信息系统,就像灵魂之于肉体,赋予指挥信息系统“智慧和力量”,给指挥提供更加便捷和有利的指挥支持。1986年美军空袭

利比亚时,使用的计算机硬件配置还不如“286”,但却从容地指挥上百架飞机,从不同的机场起飞,沿不同的航线进入,能够协调有序地对既定打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关键是指挥应用软件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硬件的不足。推进软件建设是时代呼唤,是作战指挥手段历史发展的必然。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空间多维,参战力量多元,信息最大、距离远、速度快。如何才能驾驭信息化战争,除了人和武器装备的因素外,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指挥信息系统的软件潜能,形成人脑+电脑的“双核”效应。

  “如果回到

二战时期,我们每分钟大约只能发送60个字。在越南战争期间,每分钟可以发100个字。在海湾战争期间,每分钟可以发送20万个字。在
伊拉克
战争中,每分钟可以发送600万个字。如此大量的数据没有哪个指挥官能全部读完或消化掉。所以问题就在于,如何将数据变为认知,然后将这种认知变为作战计划。”美军参联会前主席迈尔斯将军这一番感言,一语中的。没有软件,何来效能。透过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场,可以发现,软件已渗入指挥领域的“每一个毛孔”,成为作战指挥倍增器,功效不可估量。可以说美军近年来的指挥领域的变革在许多方面都是从软件开始的。

  在进入伊拉克战场的近5万名美军军官中,大多数人配备了装有“数字助理软件”的便携式计算机,用以共享战场感知,组织指挥联合作战行动。美军的这种做法就是把“三军联合情报部”神经系统延伸到每一个作战单元,在陆海空天电领域通过软件支持的战场通用态势图,充分了解敌人在哪?我们在哪?友邻在哪?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这些完全靠硬件和单纯靠人工是不可能实现的。软件的信息融合、决策支持、计划派生、行动评估功能充分显现出来。美军蓝军跟踪系统之所以能够获得科研大奖,就是因为它的应用系统软件总结和吸纳前几场战争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开发。无独有偶,“数字地图软件”在伊拉克战争中也大显身手,无可替代的向导作用大大提升了美军指挥控制能力。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用“全部资产可视网络软件系统”监控与管理着遍布40余个国家的400个地方运输军用物资的27万个集装箱。在B-1B战略轰炸机的改造计划中,10亿美元经费中有80%是属于软件设计方面的。“硬件变软,软件变硬”,“软件商”占据了美军火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向软件要效益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举措。

  没有完美的灵魂,再好的躯体都将一事无成。我军的作战指挥是建立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基础上的,指挥装备新老并存,几代同堂。既不能走美军全新信息化建设路子,也不能照搬印军过分依赖软件的做法,必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军情的指挥软件建设之路。把指挥软件的建设建立在立足现有装备手段、实现优化作战指挥的基础之上,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一般、作战与训练的关系,坚持需求牵引、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全面推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