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违法背后的“心理迷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6:20 解放军报 | ||||||||
一位基层带兵人告诉编者,当前,青年战士对法律服务和心理疏导的需求越来越强,因为他们碰到的法律问题和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就在这位带兵人说此话不久,编者收到了沈阳军区某仓库运用心理学知识预防违法违纪的稿子,不禁眼前一亮:这两个问题它都讲到了,而且糅在一起讲。讲得到不到位姑且不论,在此将它刊登出来,至少能够提出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同时,想必也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点启迪:我们的“百宝箱”里应该更多地装一些法学和心理学的工具了。——编者
一个14年与先进无缘的单位,自2001年以来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和“部队管理先进单位”。奥秘何在?日前,笔者来到这个单位——沈阳军区某部采访,部队领导跟笔者唠起了3件难忘的事—— 优秀士兵为啥“捅娄子”? [事件回放]仓库勤务连战士小任是优秀士兵。他自小和爷爷相依为命,得知爷爷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心情极度悲伤。一次,小任请假外出,借酒消愁,与地方青年刘某发生口角,把人打伤,后来赔偿了刘某的医药费,受到处分。 [笔者追访]这件事对仓库领导触动很大,他们感到,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环境,青年官兵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许多“火苗”都是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疏导引燃的。为此,他们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部队法纪教育中,开设了心理疏导室,定期邀请地方院校心理学教师授课,进行心理测试和疏导,并为每位官兵建立了心理档案。他们还购买了《军人心理健康常识》、《士兵心理指南》等心理学图书,订阅了相关杂志,方便官兵学习。在仓库局域网上,他们开设了心理咨询网页,把官兵关注的心理问题、自我疏导的一般方法登到网上,官兵在家庭、事业、生活上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上网问诊,自我调节。几年来,仓库有20多名官兵遇到父母下岗、考学落榜、失恋等问题,都因心理疏导及时得到有效化解。 [背景资料]据心理学统计,有80%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碰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时间心理压力过大,会产生抑郁、恐慌、焦躁、妒忌、自私、退缩、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使人产生不良行为,比如攻击他人、自虐等。 兵秀才为啥突然迷武术? [事件回放]文文弱弱的保管队四川籍战士刘华健平时爱学习文化知识,大家都叫他“兵秀才”。可是有一天,王排长发现小刘突然对武术感兴趣了,打沙袋时还凶巴巴的。于是,王排长暗自进行了解。原来,小刘的父母与邻居发生纠纷,对方限刘家半月内拿出1万元赔偿金,否则就用拳头讨回“公道”。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刘,小刘思量再三,决定回家用拳头“摆平”此事,便苦练起了武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王排长及时靠上去做工作,避免了一起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笔者追访]仓库领导从这件事得到启发: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战士的“心里”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是预防违法违纪事件的有效手段。为此,仓库从北京大学购置了心理学仪器和心理测试工具软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为保持学习的经常性,他们还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了《心理健康手册》,把“常见12种不良情绪自我排遣”、“士兵性心理调整”、“失恋心理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制作成宣传图板,悬挂在心理咨询室。 保管队有两名战士性格急躁,经常因一点儿小事与战友争吵。他们从宣传图板上看到练习书法、下棋对培养耐性和韧劲有帮助,便坚持训练一年,使急躁的性格改了不少。 [背景资料]心理学认为,人的违法违纪心理特征及诱发心理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仇恨心理、悲观心理、羞耻心理,引发这些心理的因素有复杂社会环境、周围人的言行、家庭和自身状况等。如果加强心理干预,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就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 他为啥总想“整点事儿”? [事件回放]战士卢军入伍前从事个体经营,自认为见过世面。入伍后看到仓库地处大山脚下,远离城市,管理又严,有些后悔。于是,他总有意给领导出点难题,“整点事儿”,目的是早点被撵回家。仓库领导对症开方,发动大家帮助他,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最终使他克服了自身缺点,安心军营建功立业,成长为一名顶呱呱的训练尖子,第二年入了党,他写的训练日记还上了《中国青年报》。 [笔者追访]战士卢军的成长经历给仓库领导一个实实在在的提醒:洞察心理变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对可塑性很强的年轻战士成长进步很重要。笔者在仓库采访,处处感受到环境时刻影响着每一名战士。走进营区大门,两块醒目的标语牌格外引人注目:“走好当兵路,写好当兵史”;训练场边“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标语牌高高矗立;走进图书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横幅首先映入眼帘;在网络室,“强化网络意识,占领网络阵地”的语句时时提醒我们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营院像花园、营区像家园、仓库像校园,环境的熏陶使战士们懂得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去干。 [背景资料]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环境,净化青年官兵的心灵,奠定健康的思想基础,是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冲击的需要,有助于约束青年人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关链接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司法机关揭露、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研究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1872年出版了《犯罪心理学纲要》,奥地利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1889年出版了《犯罪心理学》,标志着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目前,我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犯罪心理研究,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著,犯罪心理学已成为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法言摘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