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6:04 解放军报 | ||||||||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指出:“进步文艺,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昭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风尚。”在讲话中,胡总书记从诗经、楚辞、汉赋历数到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盛赞文艺“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受启迪,倍感自豪,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和谐,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也是建设和谐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历史上,殷人讲贫富,周人讲贵贱,为何有这般转变?殷贵族追逐富裕,富不富呢?“殷富”一词使用至今,可以遥想那富。但殷朝灭亡了,殷的灭亡不能仅归咎于商纣王一人的残暴,而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丧失了道德精神。周公倡导德治,制礼乐。礼,可用来规范人的外部行为;乐,可用来陶冶人的精神。《诗经》中的诗,当时是用来配乐歌唱的,其中的《风》是土风歌谣,是周朝派采诗官员和文艺人才到民间去采集来的,称“采风”。今天“采风”仍为作家深入基层采访的代称。周朝音乐之发达,已完成十二律体系,所谓“黄钟”、“大吕”,就是十二律中扛鼎的律名。经此倡导与熏陶,周朝讲贵贱了。一个人虽穷,但不偷、不抢、不懒惰,精神可以高贵。一个富人,如果精神低俗,行为可耻,那也是下贱的。贫富讲的是外在财富的多寡,贵贱讲人格精神的高下。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发展,日益丰富。 我国迈进新世纪以来,改革大潮继续推涌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怎样建立起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对全社会每个公民的新的挑战。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同志迎着漫天飞雪,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各部委联合推荐了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百种爱国主义图书,均以优秀文艺作品的熏陶,弘扬主旋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着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又提出“八荣八耻”,倡导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在营造着互助、合作、团结、稳定的文化氛围,使得我们的社会呈现出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直到在本次文代会和作代会的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说:“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感受到,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发展的大政方略。 今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寄予殷切厚望,给予深切关怀。胡锦涛总书记说,要“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得到社会尊重”。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若不能有所贡献,焉能无憾。我热爱并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我常常感到,文学,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沐浴着那些在艰难困境中不屈不挠地做光明行的良知,那些确实存在的感天动地的善举,才获得生命的。每次采访和写作都是我学习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这些“源头之水”,每每以惊涛之势冲击了自己的狭隘,荡涤心灵,获得对社会生活更开阔的理解力。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更多地到生活中去,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歌唱,为人民呼吁,创造出更多更有质量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