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丛台寻古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6:04 解放军报
喻晓

  拨开唐宋浮云、魏晋尘烟、秦汉荒草,穿越史书的重峦叠嶂,薄暮中,我登上丛台,联想几天来的所见所闻,不禁感慨无限。

  我去过许多地方,却没有到过邯郸,多少次南来北往,都是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我没想到邯郸的历史是如此悠远,它的文化又是如此深厚。遍游邯郸,总算补了人生一憾。

  邯郸二字,是邯郸的专用字,不能拆开,谁都无法借用。

  邯郸是独特的,它的文化也是独特的。以前知道邯郸与许多成语有关。“邯郸学步”、“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黄粱一梦”、“毛遂自荐”、“锲而不舍”等等,从小耳熟能详。但我没有想到在这块土地上产生的成语,竟有1500余条之多!

  每一条成语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页历史。成语是文化大树上的浆果,是文化庄稼上的一束稻子,一穗麦粒,正是这些文化的浆果、稻子和麦粒,喂养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走访邯郸,不能不说到赵国。赵国是春秋列强之一,邯郸是赵国的都城。相传丛台乃赵武灵王所建,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

  丛台卓然高耸,清流环绕,殿宇楼阁,斗拱飞檐,气势宏伟,设计精美,有着古典亭榭独特的韵味。如果说邯郸是一本有着厚重历史的大书,那么,很古典、很豪华、很精美的丛台,作这本书的封面是再合适不过了。

  丛台本是赵武灵王的王宫。“连聚非一,故名丛台。”说明当时的丛台,不止一处亭台,而是多处,互相勾连,规模颇大。后人诗中有“天桥雪洞倚云霄,妆阁名花照罗绮”句,足见其美轮美奂,也无怪乎当时名声鹊起,受到诸侯列国的羡慕。

  踏着苍苔石径,拾级而上,登上平台,见一碑楼,碑上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雄才。襟漳连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闾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

  口诵乾隆诗句,不由得想起那位“雄才”,也就是丛台的主人赵武灵王来。赵国立国于181年,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任国君,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颇有睿智和作为的改革家。他在军事上实行的最著名的改革就是“胡服骑射”,如今邯郸城的街灯设计成弓箭状,就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那次轰动一时的改革。

  当时,赵国的北方和东方大部,都是与胡人相邻,屡受胡人侵扰,经常发生战争。胡人是游牧部落,作战是骑兵部队,他们身着短衣,举动灵便,往来如飞。而赵国的官兵都是宽袍大袖,笨重盔甲,作战极不方便。虽然赵国军队武器比胡人先进,却吃亏不小,屡吃败仗。

  赵武灵王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的服装,采用胡人的短衣长裤。在今天看来,这不算什么大事,但在当时可是了不得,受到了一批以宗室贵戚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改祖宗之法,弃圣贤遗教,向蛮夷学习,那是万万不行。赵武灵王力排众议,说:“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必须“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他颇有点“拿来主义”的思想,认为衣服、器械,只要好,使用方便,不管是谁的,都可以学习使用,不必泥古不化,死守老祖宗的那一大套。

  改衣服,改盔甲,不仅官兵穿起了短衣,连王公大臣也穿起了胡服。这是两千多年前兴起的一次改革运动,“改革”一词大概也是源于此意。

  悠悠时空中,耳畔仿佛有鼓角声隐隐传来,眼前仿佛有烈烈军阵涌动。我看见赵武灵王正在检阅他的军队。雕弓满月,雄姿英发,旌旗翻卷,箭鸣镝响。我在邯郸城中见过胡服骑射的雕塑。弯弓带风,马尾奋张,青铜凛然。这是赵王的军队,一支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精锐之师。赵王喜形于色,非常满意。他靠这支军队,打败了中山、林胡、楼烦,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占有今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和内蒙河套广大地区,从此国势大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能与强秦抗衡。

  站在丛台上,已见廊柱漆落,亭阁砖残,历史显现出斑斑锈迹。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湮没了,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在。那是一种思想,一种远见,风雨剥蚀不了。凡陈旧的东西都要改革,先进的东西都应该为我所用,“胡服骑射”对今天的人们不是依然还有启示吗?

  秋风起,翻动页页史书。我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定眼向后看——我看见了廉颇,看见了蔺相如,看见了毛遂,看见了李牧。我们曾在课本上见过,曾在小人书上见过。我喜欢蔺相如勤于国事,从大处着想、不计较个人荣辱的谦谨。喜欢廉颇爽直服善、负荆请罪的胸襟——这个有着满脸胡须的名将,后来失宠出走,曾任楚将,最后死于安徽寿县,2003年我去寿县凭吊过这位老爷子,他长眠于一个山坡上,守望着清风明月和坡前的一片果林。毛遂敢于积极进取,主动抓住机遇,一展平生抱负;李牧勇武过人,善于用兵,敢于在百万军中取敌人上将首级。这两位都令人景仰得很。此时,耳边响起一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体会。反刍“完璧归赵”、“毛遂自荐”是一种精神享受。想到这两位赵国名士,一个是面对秦王,不畏强暴,针锋相对,保住了国宝,保住尊严;一个是在楚王面前慷慨陈词,并与之激辩交锋,纵论天下大势,终于说服楚王,歃血结盟,合纵抗秦,心中便油然生出几分豪兴,几分悲壮。“慷慨悲歌”,不仅需要男儿的血性,需要敢于牺牲的精神,还需要超人的智慧、胆略和谋断。

  夕阳西下,雾霭蒙蒙。越过层楼,越过青纱帐,我看见了滏阳河,它像一缕系着历史与现实的蓝缎子,从风中飘来。

  我刚从滏阳河的源头来。滏者,沸也。泉水出口,抛珠漱玉,犹如滚锅。滏口之北,有著名的始凿于北齐的响堂山石窟。这里石质极为坚硬,历经十多个世纪,佛龛中三寸高微型石像的纤纤十指,至今清晰可辨。顶是莲花,地是莲花,洞顶“飞天”浮雕,衣带飘风,栩栩如生,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不要小看这些佛像,他们出现的年代,比敦煌千佛洞的“飞天”还要早。

  我曾怀着惊奇的心情走过滏阳河上的弘济桥。弘济桥与赵州桥年代相仿,结构相似。巨大的青石砌成18道券拱,青石上由车轮碾轧而出,由马蹄踩踏而成的一个个深坑,条石上清晰显露出来的三叶虫化石图案,在讲述着历史的久远和往日的繁华。

  我拜访过滏阳河畔的广府城。那古朴的瓮城,一身沧桑的城墙旧砖,城墙根那生长着枣树、

石榴、无花果树的宁静小院,都使人怦然心动。最令人惊异的是,这里竟是武氏
太极拳
和杨氏太极拳两大武术流派的发源地。鄙人平日也学打太极拳,不禁对宗师之地肃然起敬。只见身穿白色练功服的男女不绝于途,来此学艺者遍于国中。八卦,太极,在广府城成了流动的音乐,活动的雕塑,成了体育健身运动中的阳春白雪。

  滏阳河流淌着文化,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命的胎液。

  俯仰天地,纵目山川,下得丛台,检点行囊,收获多多,心中不禁窃喜。我和同行文友互拍肩膀,相顾笑道:不虚此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