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综合新闻 > 正文

迎接摄影创作的美好明天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7:02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卞振

  总参某部副政委宋举浦是位有着37年业余摄影经历的摄影家,曾获两项国际摄影金奖。近日,他以“业余”的身份跻身第八次全国文代会军队代表团,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11月10日下午,在军队代表团召开的座谈讨论会上,宋举浦畅谈心得。他说,听了胡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以及“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的论述后,不仅很受鼓舞和激励,也觉得非常解渴。联系自己多年的业余摄影艺术实践,他认为胡总书记的
论述,很精辟地道出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

  会议讨论间隙,记者随宋举浦来到他住的房间,他取出那幅先后获得2005年中国第1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奖和2006年第28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黑白摄影两年展金奖的作品《龙泉寺汉白玉牌坊》,记者感到,这幅作品就是较好地处理了摄影艺术创作中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成果。

  记者在深入采访中获知,宋举浦的这幅获奖作品,表面看来虽“貌不惊人”,但它采用的是100多年前摄影技术刚发明时的印相工艺。其手法如同刷漆一样把感光银盐乳剂涂在美术纸上,使美术纸成为一张印相纸,然后曝光、显影、定影、晾干、压平。作品边缘留下的一道道毛刺状黑色就是这项传统工艺的最好见证。

  当宋举浦的这幅作品作为中国的参展作品之一参加2006年第28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黑白摄影两年展时,计有法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等43个国家的47个摄影组织踊跃投稿参展,一支高规格、国际化的评审组对作品进行了认真而审慎的评审。当各国专家、评委举起手中20倍的放大镜,仔细端详宋举浦的作品时,有的赞叹中国摄影家在数码摄影时代还如此尊重传统摄影制作技法,有的评委则认为宋举浦的作品是运用传统技法展示着当代人的审美目光,整个作品具有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纵深感。

  宋举浦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在艺术创作中屡见不鲜。但如果要让一个艺途初涉者意识到这一点,并能运用自如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有着一个漫长的艺术实践的积累过程。30多年来,宋举浦从一个战士报道员起步,在积极完成组织上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之余,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献给了他热爱的摄影爱好,积累了大量的摄影技巧和经验,其作品在《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并多次获得全国全军摄影展的奖项。他说:“当我把镜头对准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准火热的军营生活时,感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洗礼和爱的升华。”

  回顾自己的业余摄影之路,对照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宋举浦认为,胡总书记讲话中“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论述,既是对我国文艺工作光荣历程的总结,也为未来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就摄影艺术来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人民群众已不仅是摄影艺术的欣赏者,许多人已成为热情的参与者。有如此众多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加上专业摄影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必将迎来一个摄影艺术创作繁荣的美好明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