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崔小五和他的“凤还巢”工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6:02 解放军报
本报特约记者 申进科 本报通讯员 陈华平 王茂军

  人物小传:崔小五,济空某场站退伍战士、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祭城镇崔庄村委会主任。1971年出生,1990年入伍,先后4次受到部队嘉奖,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2月退伍回乡,2005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2年至2005年连续被郑州市金水区评为“依法治区工作先进个人”。

  “村官”崔小五原是个退伍兵。这个会技术的兵,当年不眼红城市的打工生活,却
要“一根筋”地回乡创业。凭着十几年来为乡亲们办实事的热心和实诚,去年他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建设新农村的征途中,崔小五又拿出了自己的施政方案:推进“凤还巢”工程,使村民由外出打工潮变为回乡创业潮。

  “选择‘凤还巢’不是没出息”

  崔小五当兵3年,在汽车连开过牵引车,当过电工。1993年12月退伍前,亲友劝他说:“就凭你在部队学到的技术,进城找个工作不成问题,千万别再回咱农村了!”崔小五嘿嘿一笑:“人都不愿意一辈子在外面漂着,我退伍后就回咱村里干!”一心指望儿子能在大城市找个好出路的老两口,听说崔小五铁心要那个“凤还巢”,急忙劝阻:“不中!不中!咱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村里一间房!”

  “选择‘凤还巢’不是没出息,关键是看怎么干!”崔小五发挥在部队学到的技术,在村里当电工一干就是10多年。他的“服务热线”在村里赢得了信誉。村民李大爷家电线被刮断,电话找崔小五。妻子劝他等雨停了再说,而小五披上雨衣,带上工具就走,不到半个小时就把问题解决了。选村长时,李大爷见人就说:“选崔小五,从部队回来的人干活踏实!”

  “遇到矛盾绕道走不是军人作风”

  崔小五所在村崔庄的东面是马庄,清一色的回民村。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双方村民都希望两村中间建个围墙,彼此能相安无事。但是,双方都想多占些地,围墙该建在哪里,一直僵持不下,市、区、镇、村四级工作组都解不开这个“死结”。

  崔小五上任后,决心试试看。有人告诉他:那是个“硬骨头”,解决不好,双方群众都会埋怨你。可小五却说,“遇到矛盾绕道走,不是军人作风,再说,我是村委会主任啊!”

  他深入群众中走访,和马庄村干部协商,最终找到了维护双方利益共同点。建围墙当天,崔小五带上尺子亲自划线,两旁群众拍手称赞,不到一天工夫,建围墙的“堡垒”,就被他雷厉风行地攻破了。

  “让农民的精神与物质共同富裕”

  “我活了一大把年纪,总算等上了好日子,不仅住上了楼房,还能在家门口看演出呢,这里面可有咱小五不少功劳!”崔庄的张大妈时常唠叨。

  张大妈所说的“好日子”,用崔小五的话说,叫做“让农民的精神与物质共同富裕”。崔小五上任后,积极借鉴部队“抓好文

化工作也出凝聚力战斗力”的经验,精心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将其丰富为集文艺演出、政策宣讲、新风倡导、知识技能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上级的支持下,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把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建到了群众家门口。崔小五还组织成立了崔庄文艺演出队,培训文艺骨干20余人次,使队伍扎根于群众,活跃于基层。

  “不徇私情才能说话硬气”

  崔庄有人口2000多人,300多户,但只有20套门面房。为了抢这20套门面房,群众矛盾不断,令以往历届村委会主任十分头疼。

  崔小五没有妄言“看我的”,而是认真作了一番调查。他发现,一些村民为了达到占为己有的目的,有的放进一张床,24时在位盯着,还有的放进家电先占了再说。这些人当中,有待自己恩重如山的叔叔。

  “不徇私情才能说话硬气!”崔小五先从叔叔的工作做起。老人一听气得火冒三丈,骂他“胳膊肘往外拐”。然而,崔小五硬着头皮接连去了多次,诚恳说服自己的叔叔:“‘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这是您常说的话,当兵时部队也是这么教育的。眼下大家的眼睛都看着咱爷俩,你说我该咋办?”最终,叔叔带头让出了占用的门面房,其他人的说服工作也迎刃而解。崔小五建议村委会通过竞拍的方式,对门面房进行了公开出租。

  “推进‘凤还巢’工程是我的责任”

  崔庄是工程机械村,拥有工程机械厂2家、打桩机10多台、推土机50多台、挖掘机100多台。但在以往,村民们热衷于“三个一帮,五个一伙”到外地找活干,最终大都因为“小工程不愿干、大工程干不了”,落下个“凑钱还乡”的局面。

  崔小五认识到:必须打破“户户点火、零散经营”的发展模式,坚持化零为整、集约发展才有出路。他运用在部队学习的战术知识,动员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采取参股、合股的方式,把全村劳动力和现代化机器集中起来,以集体的优势包揽工程、寻求发展。

  近两年来,他利用郑东新区每年要在崔庄附近举行20多次交易会的机会,积极争取承接交易会项目。通过项目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使村民每年得到几万元的收入,实现了“整村推进、共同致富”的目的。

  崔小五身体力行推进“凤还巢”工程,崔庄的“打工潮”变成了“创业潮”。差两分没有考上大学的村民崔柏松,一心想到大城市发展。崔小五得知他在学校学的是摄影专业,便“三顾茅庐”请他回村开照相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崔柏松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一年下来盈利2万多元。如今,崔柏松逢人便说:“与其在大城市苦熬撑面子,不如在家乡创造新业绩!”

  崔小五寄语部队战友

  用发展的眼光看“后路”

  在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即将展开之际,我想用我的创业经历与感悟向战友们说句心理话:用发展的眼光看“后路”。

  在创业实践中,我体会到:真正有眼光的人,往往会勾勒出对将来发展的预想,他们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考虑十步,才走一步。

  战士退伍的“后路”怎么走?可能战友们都在苦思冥想。关键的一点,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新农村建设为广大退伍战士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遇和舞台,只要认真把握、科学利用,就会有所发展、事业有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