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朝鲜核试验反应温和意图稳定东亚战略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8:05 环球时报 | ||||||||
朝鲜核试验震惊世界,但对此美国并没有做出强烈的反应,这似乎让许多中国人感到诧异。按照一些学者的分析,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很强的进攻性,然而,朝鲜核试之后,美国国务卿赖斯从日本到韩国、到中国、再到俄罗斯展开了一轮“微笑外交”,这好像让我们很难同那个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曾大打出手的美国挂起钩来。于是,有人就想到了“阴谋论”,认为布什政府、或者是美国的右翼鹰派在利用朝鲜核试的机会进一步“包围”中国。也有人提出了“转移论”,认为布什政府现在不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是为了故意让朝鲜的
忙于中期选举,意图“捂”住朝核问题 2006年朝核局势的走向在总体上对布什政府的外交与安全战略造成了新的沉重打击。由于华盛顿坚持不同朝鲜举行任何直接双边会谈,朝鲜一气之下“超强硬”举措频频出手。布什政府想“拦”都“拦”不住。朝核危机的升级是美国想“躲”但没有能“躲”得过的外交“赤字”。由于11月即将举行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布什总统所领导的共和党在混沌而又血腥的伊拉克重建局势的打击下,很可能因为总统执政“业绩”不佳而失去对国会两院现有的控制局势,为了中期选举,布什政府实在不愿意看到2004年总统大选的一幕重演,让朝核问题成为两党政治中政策辩论的焦点。对布什政府来说,朝鲜政策需要“捂”和“盖”,但结局却是朝核问题“开了锅”,布什政府的反应其实除了愤怒就是沮丧了。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白宫目前确实没有军事打击朝鲜、或者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军方有各种对朝动武的预案,布什政府在公开的政策声明中也从来没有将军事打击排除出美国针对朝核问题的政策选项。6月21日,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要求美国政府考虑在平壤准备试射“大浦洞2”型导弹之际,对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设施实行军事打击。 但美国有能力摧毁朝鲜的核设施,却没有能力保障军事打击可能引起的平壤对韩国的报复性进攻,以及遭受军事打击后的朝鲜究竟如何进行“国家重建”。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坚决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美国的军事打击行动很可能将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同时,美国目前的国内政治气候也不利于白宫对朝采取军事行动。不对朝鲜或者伊朗动武已被视为是布什政府在2009年初结束任期之后可以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 布什政府也给朝鲜划出了一条美国认为不可逾越的“红线”。那就是如果朝鲜向国际恐怖势力出售和转移核材料与核技术,那么,白宫将坚定地对朝实施军事打击。美国国内政治也会发生决定性的逆转,转而支持总统对朝鲜可能做出的强烈的军事反应,因为恐怖主义对美国将会构成核威胁。 布什政府在朝核问题上既不愿意与平壤“双边谈”、又无法干脆“动手打”,其对策的核心就是继续强调朝核问题解决的“区域办法”:坚持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途径”,只在多边会谈中和朝鲜进行“一对一”会谈。 从7月的联合国安理会的1695号决议到10月的1718号决议都是以谋求联合国介入和提高制裁压力作为“惩罚”朝鲜的主要措施。但这些措施同美国近些年来对朝鲜的“压力与孤立”政策并没有本质区别,其成效也难以超越美国对朝鲜组织的金融制裁。白宫很清楚这些反应无法实质性地在短期内“改变朝鲜”,这也显示了美国目前在朝核问题上“无奈”的一面。 温和态度有利于稳住同盟 华盛顿“低调”的反应让美国便于稳住与东亚各国的战略关系。美国深知目前东亚主要国家在朝核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此外,朝鲜核试的地区影响究竟会如何“发酵”,这是美国另外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韩国的卢武铉政府是“阳光政策”坚定的执行者,首尔高涨的民族主义让相当一部分韩国国民对朝鲜持同情立场,韩国政府对制裁朝鲜的态度仍相对“暧昧”。安理会制裁如果没有韩国的积极支持,效果不会明显。而日本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则是“一边倒”,本来就以对朝态度强硬著称、并因为对朝强硬而人气大涨并最终走到首相宝座的安倍政府需要美国安抚,美国不能让日本“乱”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大局。为此,从布什总统10月9日的讲话到赖斯国务卿的韩、日之行,美国坚持让韩、日未来的政策走向紧紧与华盛顿“对表”,以便能够将朝鲜核试对东亚区域秩序的冲击降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克制的政策反应可以让华盛顿满足左右两手继续按住韩日的政策需要。一方面,布什政府需要对同情朝鲜的卢武铉政府施压,迫使首尔紧跟美国对平壤进行严厉制裁;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朝鲜核试所导致的“核需求”扩散到日本,避免日本保守势力公开提倡日本的“核武化”,从而继续“搅乱”东亚的战略安全局势。美国这样做就是为了将朝鲜核试的冲击降低到让美国可控制的限度。 期待其他国家“往前冲” 尽管面临以上困境,但这并不等于华盛顿不想尽快解决朝核问题,或者朝核问题在布什政府的外交日程上没有迫切性。布什政府很清楚,只有尽快和彻底地解决朝核问题,才能保住目前已经岌岌可危、饱受批评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才能让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视为国家安全战略支柱之一的防扩散战略真正得以延续,也才能避免朝鲜核试验成为鼓励和激化伊朗核对抗立场的“催化剂”。 白宫在朝鲜核试验之后政策反应的基调,可以说是在向中国学习如何“韬光养晦”。布什政府是要通过这样相对“低调”的政策反应促使中、俄、韩等国对朝鲜政策做出调整。迫于自身无奈的处境,美国目前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改变朝鲜核能力以及六方会谈无法打破僵局的现状。白宫深知,只有华盛顿“往后缩”,才能把这些国家推到解决问题的前沿阵地。所以美国不仅需要克制,更需要以一种让中国等国并不觉得“威胁”的方式来“介入”核试后的朝鲜问题。为此,在中国等国的反对下,布什政府并不坚持1718号决议必须与联合国宪章第七条“必要时依法动武”挂钩。 采取强硬、但不谋求军事打击的政策,是布什政府一贯的朝核政策的延续。对美国来说,核试只不过是朝鲜进一步应对美国施压的手段,对朝鲜“核能力事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由于布什政府已经坚定了不同朝鲜进行双边对话,坚持不接受任何“核恐吓”,以及不松动对朝鲜金融制裁的已有政策选择,朝鲜核试客观上已不再成为美国认为有必要重新评估朝鲜政策的依据,而只是在原有的政策框架内力争激活“中国因素”、调动“俄罗斯因素”、拉近“韩国因素”和稳住“日本因素”。朱峰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