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台海观察:台湾炒作大陆军事动向 制造新议题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 16:21 中国台湾网

  台湾倒扁声浪稍有减弱,台湾当局的“台独意识”立刻故态复萌,想要在“去中国化”和“营造大陆武力犯台气氛”这两方面大做文章。10月26日,台湾两大报《中国时报》和《联合报》突然都大幅刊登了有关大陆“对台军演”等消息,并报道苏贞昌主管的“行政院”通过“第一个‘去中国化’的法律修正案”。一时间,“统独”问题似乎又成了最重要的议题。

  炒作“2020年解决台湾问题”

  就在推动“正名”运动的同时,台湾媒体似乎又吹起了“大陆要武力犯台”的风。《联合报》分别报道了“东海舰队实弹军演五天”、“2020年解决台湾问题”等新闻,还配了解放军战车行进的大图片,使得大陆军演与“解决台湾问题”挂钩,给人造成“台海军事冲突危险重重”的印象。

  《中国时报》同一天则从另一个角度来强调“大陆武力快速进步”,用大半个版面报道了三则“大陆加强武力发展”的新闻,一个是传解放军购买50架苏—33舰载机,一个是大陆与乌克兰合造气垫登陆艇,还有一个是说大陆研发武器,“强调自筑铁壁铜墙”,版面配了一张苏—33在航母上的大照片,企图造成大陆“正在发展航母、登陆等武器设备,对台湾有军事进犯压力”的印象。

  据台湾《联合报》引用大陆“军方人士”和“接近中南海人士”的消息称,自现在至2020年,大陆致力于发展经济,只要台湾当局不搞“台独”,两岸可相安无事。该媒体称,大陆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及任务,“实际上也是解决台湾问题一个初步时间表”。文章援引大陆“军方人士”的话说,今年解放军军演加重实战,以实战考核部队,“这与以往不同”;考核采取实兵检验性演习方式进行,环境、内容、课目更加贴近实战……“目的即为因应未来台海可能出现的紧张局势。”

  事实上,岛内关于“两岸统一时间表”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2000年,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2005年两岸可能发生军事冲突,“到那时大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之际,有70%拿下台湾的可能”。同期,民进党撰写的“兵力规模研究报告”指出,“未来5到10年将是两岸的高危期”。2001年,有人针对2000年大陆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分析说,这是大陆“已经制定了两岸统一时间表的一个明显信号”,“最后期限”很可能是在2008年之后。2005年,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期间,岛内舆论分析说,这是“为台独画下红线,为统一定下时间表”。有关专家指出,根据台湾当局的设想,在2008年左右两岸力量对比达到趋同,2015年大陆初步具备对台海的控制权,2020年大陆已获得台海的压倒性控制权。台湾对此反复炒作以期获得岛内及国际社会的关注。在这个时候再次抛出这样的论调,可能也有为了赢得选举的考虑。民进党在目前已经失去岛内议题主导权的情况下,希望多打两岸牌来吸引民众。

  军购案,美国发出“最后通牒”?

  不过,有专家指出,跟以往曾经出现的报纸、电视全面大幅播报“大陆军事威胁”的场面相比,这次只有少数媒体跟进报道了类似消息。可见,岛内民众也不那么关注这些渲染“大陆军事威胁”的报道,有关大陆军事实力、武器装备等消息,是那些武器迷与军事杂志所关心的,而不再是“台海军事冲突”的关键因素。很多岛内民众认为,现在“台独”在台湾已经走到“只剩一张嘴”的“垂死边缘”,所以台湾不需要向美国采购数百亿美元的武器,“哪里有什么两岸军事冲突的危机呢”?

  前台湾海军中将兰宁利认为,这都是民进党和美国想要推动对美军购案过关的阴谋。他说,每当台湾当局想压迫“立法院”通过军购预算案时,都会对外界透露许多“大陆军演、对台军事威胁”等相关消息。目前正值“立法院”讨论军购案,实在不能忽略这方面的可能性。

  巧的是,“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26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强调台湾必须在秋天之前通过军购案。台湾媒体称这是美对台的“最后通牒”。据报道,杨苏棣说,这5年来台湾与大陆的军力越来越失衡,而且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后,新的总统会重新审视对台的军售案,美国认为现在是通过军购案最好的时机,不然就错过了。他还指出,美国会密切注意军购议题的发展,“看谁利用军购案搞个人的政治利益”。对此,台湾“行政院”发言人说,杨苏棣的谈话显示军购案已拖延太久,他再次表达时间的紧迫性。

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支持在这个“会期”通过合理的军购预算案。

  (编辑:方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