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东盟 朋友手牵手一起往前走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5:40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李东航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秦亚青作为中国—东盟名人助手,参与了《中国—东盟名人小组报告》的起草工作,对中国—东盟关系15年来的发展历程、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合作途径等,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从猜忌对立到合作伙伴

  记者:中国—东盟关系15年来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秦亚青:东盟自1967年8月建立以来,受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国的关系更多的是猜忌、怀疑与对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逐步建立起正常的双边关系。1991年的时候,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钱其琛,作为

马来西亚外长的客人,应邀出席了当年的东盟外长会议。这是中国与东盟这个地区性组织建立关系的开端。

  从那时到现在的15年间,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政治互信逐渐加强、经济合作全面发展、社会文化交流深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991年至1996年,建立全面对话框架。对话关系虽然不是十分正式,但是总体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都已经意识到发展双方关系的重要性。

  1997年至2002年,走向睦邻互信。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克服困难,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受危机影响的东盟国家提供援助。东盟各国开始认识到并确信:日益增强的

中国经济对东南亚至关重要,中国愿意在关键时刻向东盟伸出援助之手。这年12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建立了年度峰会机制,双方发表的共同宣言确定要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目标。

  从2003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现已涵盖政治和安全、经贸和投资、科技、信息产业、交通、打击跨国犯罪和青年事务等领域。为促进合作和加强关系,双方迄今已建立了近30个合作机制。

  在东亚地区,中国是最大的国家,东盟则是内部关系最紧密的区域性组织。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地区行为体从敌对关系变成合作伙伴,对东亚地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十分积极的。一旦各国有了一定的政治互信,确定要以发展双方友好关系为主要目标,并且都以一种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的多边主义态度来对待彼此关系,和平与安全这一双方发展关系的基本前提就有了保证。在此前提之下,经济贸易合作、社会文化交流都会很顺利地发展起来。正是由于中国与东盟建立起良好的政治互信,双方的经贸合作才发展很快,动力也很强。

  共同利益牵引合作共赢

  记者: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15年,受到了世界的瞩目。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有益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经验呢?

  秦亚青: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国家之间由敌对关系转变成为合作伙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种可能首先基于双方利益的需求,特别是安全利益的需求。中国提出新安全观以后,在东盟各个国家都引起很大的反响,进一步打破了彼此之间的猜忌。这种相互安全、合作安全意识的确立,保证了双方经济利益能在宽松的安全环境里得到快速的共同的发展。

  第二条,就是国与国之间一定要有互信。如果相互猜忌很多,如果都没有诚意,那么任何一种合作都是不可能取得进展的。

  第三条,国与国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处理与东盟这样一个主要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地区性组织的关系时,表现出了对东盟国家的充分尊重。否则,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也不会这么迅速。

  最后一条,国与国之间在合作过程中还要有相互谅解、体谅对方的心态。国与国交往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有利益上的冲突,关键是有关国家应本着合作、向前看的精神去面对这些问题。合作是重要的,只有合作才能达到共赢。国际社会也逐步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中国—东盟关系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双方相互谅解,相互让步,以努力加以解决而不是激化矛盾的态度去处理。即便是一时解决不了,也要为将来的解决进行必要的铺垫。

  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实现目标

  记者:中国—东盟关系目前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分别是什么?

  秦亚青:对中国与东盟双方而言,最为重大的机遇在于,现在中国与东盟都在快速发展,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要向前推进,而且彼此的目标是吻合的。中国正处于自身发展的机遇期,在人均GDP将近2000美元这一非常关键的时候,要努力建设

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东盟的内部发展整合也迎来了一个机遇期,要在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也需要东盟内部的和谐以及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与东盟只有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才能共同实现各自的目标。

  对中国与东盟而言,现在最大的挑战依然是双方进行全方位合作的政治意愿。目前,中国—东盟关系铺垫的基础、发展的势头都不错。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双方都表现出更强的政治意愿来,同时还要尽快把这种政治意愿付诸实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发展迅速,在东盟内部出现一些对中国怀疑或者不确定的感觉是很自然的。但是,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已经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坚决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东盟也需要真正理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意愿与行动。彼此之间心无芥蒂,中国与东盟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把已经签订的各项协议付诸行动上,使双方人民真正从中得到实惠。

  加强青年一代的交往

  记者: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相关目标的实施路径与具体措施有哪些?

  秦亚青:我对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是很乐观的。在起草名人小组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参加了不少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磋商对话。大家在一起也“吵架”,有时候会为一个问题争论到半夜两三点钟。但是,用新加坡名人助手、外交部副常务秘书(政治事务)陈国强的话说,“我们的争吵都是朋友之间的争吵”。这很能说明问题。中国与东盟之间正在出现一种作为朋友相处的合作政治文化,大家在对话的时候,吵归吵,心里想的都是“没有问题,我们都会努力去化解这种矛盾,往前走”。只要秉持这一信念,中国—东盟乃至整个东亚的区域合作就会进一步向前推进,最终成为一个和平、繁荣、发展、进步的地区。

  中国与东盟要想推动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加强政治互信,将现有协议付诸行动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建立一种真正能够把政治意愿与战略诉求变成具体合作行为的机制。中国—东盟关系之所以有生命力,不是说大家整天在一起可以我说我的观点,你说你的主张,而是在观点与主张背后有十分具体的合作行动。这是要靠一定的机制来加以保障的。

  另外,中国—东盟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化交流,尤其是各国青年一代的交往。彼此不了解,就会导致隔阂与猜忌。加强交往,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交往,使各国人民彼此之间有超越一般媒体报道的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就能为中国—东盟关系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也会为将来东亚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和平、繁荣、发展、进步的地区保持一种具有文化支撑力的后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