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海军军事代表室监造新一代隐形导弹驱逐舰纪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 23:39 中国国防报
海军军事代表室监造新一代隐形导弹驱逐舰纪事

军代表们现场研究和解决疑难问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海军新战舰从这里起航——海军某军事代表室监造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纪事

  本报通讯员 姜毅 管景崇 赵东

  今年9月下旬的一天,云淡天蓝,浩瀚南海,舰驰浪飞。一场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演习激战犹酣。

  在庞大的舰艇群中,一艘具备远程目标指示和预警能力,空中、水面、水下攻击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的新型战舰锐不可挡,各种先进武器飞天踏海,无坚不摧,尽显海上“旗舰”锋芒。

  首次亮相、首战告捷的这型战舰是我国

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

  这型战舰的诞生是人民海军驻某造船集团军事代表室广大军代表呕心沥血、精心孕育、拼搏奉献的结果。是他们用忠诚和热血托起共和国新一代战舰从这里起航。

  6000多张图纸修改单的背后

  2000年10月,由国内多家专业研究所、院校和军代表组成的专家队伍悄然会师江城武汉,对新一代战舰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查。

  每一艘新型战舰开工建造之前,军代表室都要对舰船的总体设计和系统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舰船的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先进可靠都是审查的范围。

  总审图师徐永明曾参与了近百艘舰船的审图和监造工作。对新一代驱逐舰的审图,他比喻为“从鸡蛋里挑骨头”,目的是为了造出更好的战舰。徐永明带领审图人员对数百份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逐一进行初审、精审后,还要召集技术领域的权威进行专家会审,大到舰体线型是否符合力学要求,小到一个信息流程是否正确,都要逐一求证,反复计算,有的还要进行专项试验。

  在50多天的审图会战中,军代表们向设计单位提出了近2000条修改和改进意见,均被设计专家采纳。在随后的建造过程中,他们又相继提出了上千条改进意见。为此,设计生产单位综合各方面意见先后下达了6000多张修改通知单。每一张修改单都使新一代战舰的性能指标向前跨越一步。

  战舰的隐形性是现代高科技装备的一个重要指标。总军代表高峰在一次检查中发现,舰上的后桅杆设计虽然满足了船体结构受力的要求,但也牺牲了一些隐形性指标。他当即向有关厂所提出了修改意见。当时,桅杆已装舰,修改设计技术难度大,成功几率小,而且重新生产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新一代战舰的建造进度,工厂还会为此蒙受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不是颠覆性问题不要轻举妄动!”“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举妄动!”高峰面对的几乎是一片反对声,但他认准一条:“只要有提升战舰作战性能的可能,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他带领其他军代表自己动手修改设计方案,优化后桅杆结构,验证隐形指标,经过7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拿出了一套使新型战舰达到最佳隐形效果的设计方案。

  新一代战舰上的大型电子装备多,开机时,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副总军代表孙明想到官兵常年在舰上工作,如何让他们避免微波辐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技术准备,他提出了增加微波辐射告警装置的设想。

  可事情并没有他设想的那么简单。有专家告诉孙明:如果这么容易做到的话,手机上早就装上这东西了。

  “越是先进装备越要体现以人为本。”孙明的设想得到海军装备部门领导和上级机关的支持。他一次次向电子行业的专家请教,一次次请工程技术专家指点,研制方案经历了20多次修改完善,先后30多次进行各种参数的测试和模拟试验。

  然而,微波辐射看不见、摸不着,上百个技术难题如同一个个拦路虎,让他举步维艰。有时做一次试验,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长时间的连续加班使他头晕目眩。极度疲惫时,他就到自来水龙头下清醒一下头脑。一次凌晨回家,他竟坐在厕所的马桶上打起了呼噜……

  艰苦奋战200多个日夜,告警装置研制成功。当舰上大型电子装备开机时,该装置发出灯光提示信号,警告舰员不要靠近辐射源,或穿上屏蔽服。

  某新型雷达是新一代战舰上的标志性装备。在一次雷达试验过程中,军代表沈小东发现雷达捕捉目标后,数据更新速率很低。他感到还有提高的余地,于是找到设计人员提出了快速更新数据的思路。他的建议被采纳后,数据更新率提高了数十倍。

  靠智慧和汗水化解风险

  在这型战舰上,新研制的设备和装备超过30%,在国际造船历史上,超过这个界线就意味着高风险。

  面对超强风险,军代表室首次将风险管理模式引用到大型军品的研制过程中,通过采取风险预测评估、预警、化解等措施,使一个个风险归零。

  某大型雷达有多个阵面,每个阵面有数米宽,高度则相当于一层楼,其基座与舰体的对接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细度。如此高的安装精度要求在造船史上尚属首次。为化解安装中的风险,军代表们与设计生产单位的人员分头登门请教航天专家、精密工程专家,制订出多种安装方案和防范风险预案,专门从国外进口高精度检测仪器,组成军厂所联合攻关组开展工艺攻关,制作1∶1的模拟分段进行试验。他们对300多个点进行测量,采集了8000多组数据。雷达安装时,对环境温度、气象条件都有严格要求,他们专门与当地气象局建立了预报专线,每过15分钟了解一次气象变化。整个安装过程科学、严密,精度优于规定指标。

  模块化舰船技术至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尝试过。这一技术对保证舰船总体性能、互换性、可靠性和改装、维修都十分有利。军代表室提出要在这型战舰上推行这项先进技术。查友其、周洪江、孙明、顾益森、陶连新5位军代表领受任务。他们与研究人员一道将模块化造船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细化为10多个科研课题、几十项子课题,与10多家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组成攻关联合体,经过历时6年的艰苦攻关,首次在我国军舰建造史上成功实现了武器模块化技术的应用。

  大校军代表顾益森负责电气设备的研制监造工作。舰上的各种电缆总长度有数百公里,上万根缆线布满舰上的每一个角落。每根电缆的走向对不对,接头牢不牢、是否绝缘,他都要逐一检测。

  消磁电缆是舰上的特殊装备。它的敷设要经过油水舱,必须保证20年滴水不漏。为确保万无一失,老顾从直径不到半米的圆孔,一次次钻进油水舱,忍受舱内多种化学气体的刺激,打着手电,对电缆的密封、焊接点的质量仔细检查。每检查一次,他靴子里的汗水能倒满一茶杯,身上被舱室凸起的钢梁和角铁刮得青一块紫一块。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战舰“血脉神经”的零风险。

  执著追求新一代战舰的完美

  试航是每一艘新造舰船的必经程序,目的是验证军舰总体性能、各种武器装备、动力和保障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指标的要求,在正式交付部队之前充分暴露问题。

  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海上试验项目有1200多项,仅试验手册就有一米多高。每一项试验任务的完成都倾注了军代表们的心血。

  机电组军代表曾喜在一次试航中发现,燃汽轮机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供油装置工作有时不稳定。国内30多名专家作了半年的分析研究和攻关,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新型战舰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舰船的机动性。他向军代表室领导立下军令状: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在新舰交付部队前啃下这块硬骨头!

  每一次试航,曾喜总是第一个到机舱,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返航后连夜对比、分析、确定试验方案。他把200多个航次中收集到的数据,逐一筛选比对,对照设计图纸,作出改进方案,然而按改进方案做试验,前后试航10次,都以失败告终。

  试一次,改进一步,改进一步,再试一次。那段时间,他白天出海,晚上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经常加班至深夜,好多次把烟灰缸当成茶杯喝水,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解决了燃油压力波动问题,使动力装备完美无缺。

  舰上水、汽、油等各种管路有上万根,每次试航,主管军代表朱伟明都要从舰艏到舰艉、从上层到底舱反复巡查。一次巡查,他发现舵舱支撑管渗水,当即用食指沾水尝了尝,发觉是咸涩的海水,由此判断是舵压杆压盖进水,立即报告指挥组,并提出终止试验的要求。当时,10多个试验项目同时展开,300多名技术人员正紧张地测试着各自设备的参数,一旦终止试验,所有试验项目都将前功尽弃。许多装备研制单位不同意终止试航。在朱伟明的坚持下,军舰提前返航。经专家组会诊,结果与朱伟明的分析判断完全吻合。采取技术措施后,舰艇才彻底消除了航行安全的隐患。

  新型战舰下水后,军代表室组织了120天、9000海里的航行试验,对试验中暴露出的300多个研制缺陷和质量隐患,及时组织专家攻关解决,使新装备交付合格率达100%。

  为了这个100%,军代表们的付出却难以用数字表述:他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9年的工作量,累计加班达2300天。

  为了新一代战舰的诞生,军代表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共和国战舰的钢筋铁骨;用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筑起了卫我海疆的和平盾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