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长征 我们的团结诗篇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 06:54 解放军报
李学勇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歌,源自南昌城头的硝烟,源自井冈山山巅的雨雾,也源自长征途中的风雪;这力量,使红军历经艰险而不溃散,使世界东方高扬的红飘带绵延不绝,使那段伟大的征程化作了历史的丰碑。

  众多学者一直在破解长征胜利的缘由,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湘、桂、滇、黔、川各路军阀心怀鬼胎、同床异梦,红军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敌虽强大却散沙一盘,我虽弱
小却团结如钢。矛盾重重,敌人顾此失彼,首尾难顾;利用矛盾,红军机动灵活,游刃有余。可以说,长征的胜利,是团结的胜利。

  当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歃血为盟,为红军北上打开通道之时,军民团结、民族团结便彰显出巨大的威力。这种威力,被后来的历史一次次证明:深入敌后、抗击日寇、决战淮海、强渡长江……“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没有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长征便是一篇没有写完的乐章;而没有团结对分裂的胜利,便不可能有这人间的绝响。70年前,“地控三边、县居四塞”的甘肃会宁小城,见证了红军的大会师,见证了长征的胜利结束,也见证了团结的伟大力量。

  这种力量,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到不断发展,成为我党我军壮大的重要原因;这种力量,凝结成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被毛泽东同志总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70年前的历史烟云已经远逝,但有些东西仍能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纪念历史,贵在汲取经验、指导现实、引领未来。

  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这是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力量所在。

  团结在党的创新理论基础上,这是我们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