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留言桌前的一天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06:21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丁海明 欧灿 张天南

  在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的出口处,摆着两张留言桌,桌上摆着四大本留言册。

  从开展以来,徐立超、王明明、张英3位工作人员就在这里值班。他们说,留言的观众每天都排成长队。今天,记者在这里陪他们值了一天班。

  上午8点一开馆,观众就涌进展馆。看完展览的人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总想留下几句心里话。一位白发老人把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放在桌上,端坐下来,在留言簿上提笔留言:“长征精神万古长青总参离休干部刘金若”。这位老人今年82岁了,开展6天,他几乎天天来,把整个展览的内容和观感全部记录在笔记本上。“不是有免费发放的资料吗?”记者问。“不,我要自己记”,老人说,“我很遗憾没参加过长征,我要亲手抄写一遍长征史,记在心里。”

  一个小男孩把随身背的画夹往留言桌上一放,也要在留言簿上写几句。记者问他画夹里画的什么?他打开了展品油画《望断南飞雁》的临摹作品。画虽稚嫩,但笔墨之间,还是能体会到一个8岁孩童对长征的直观感受。这个名叫朱京祺的男孩就读于北京香厂路小学,他的父亲带他来看长征、画长征。

  一位老人,一个孩子,白发与童颜,都在记录长征。每一代人、每一位观众都在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方式感悟长征。

  时近中午,一群铁路乘务员来到留言桌前。带队的列车长戴平芳告诉记者,他们是上海至北京Z8次列车上的乘务员,今天早上7点26分刚刚抵达北京,晚上又要返回上海,趁中间这点时间来看看展览。戴平芳代表大家写道:“红军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要继承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更好地为乘客服务。”

  留言处仿佛是展览的“新闻会

客厅”,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在结束“长征之旅”时都在这里驻足流连、热烈交谈。

  一位佩戴两枚勋章的老同志,刚放下留言笔就被观众团团围住。原来,人们从留言中发现,他是来自湖北省公安县的新四军老战士伍光祖。签名,合影,攀谈,老人一时成了众人瞩目的“明星”。一群年轻士兵告诉记者,他们要永远珍藏这位81岁老战士签名的展览门票。

  人群刚刚散去,一位中年人的诗朗诵又引来众人围观。他叫雷垣生,朗诵的是他在留言簿上的即兴赋诗。这位菜市口百货商场的退休职工大声表达着人们对长征的礼赞:“长征精神要弘扬,世世代代不能忘。”

  一位丈夫用轮椅推着残疾的妻子从这里走过。妻子说:“咱们也留个言吧。”轮椅推到桌前,妻子提笔写下:“身体残疾要面对很多考验,长征精神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刚才经过雪山草地景观时,丈夫还把她从轮椅上抱下来,在“雪地”上踩了个“雪窝留言”。

  留言桌旁有个触摸屏,几个衣着时尚的年轻人正在查询长征史料。他们从广东来旅游,路过军博本想随便看看,没想到一进来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长征的艰苦卓绝,红军的信仰如铁,给这些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少男少女带来了心灵震撼。留言簿上,他们留下这样的思索:“对于我们这些十八九岁的人来说,长征离我们很远。但我们的血管里也流着红军一样的血,他们赴汤蹈火打江山,我们呢?”

  留言桌前的一天,留下的不仅是感动和纪念。开展以来,观众每天逾万,留言册已用去40多本,写下了4000多条留言。从这些留言中,我们仿佛听到新长征的号角正在人们心中吹响。(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