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回眸: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改名揭秘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16:16 新华网 | ||||||||
新华网银川10月18日电(记者刘佳婧、黄会清)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这位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医学博士为何更名为马海德?这里面还有一段长征历史上的佳话。 乔治·海德姆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法罗城。他1933年从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来到上海,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深触动了当时只有23岁的海德姆,
1936年8月,海德姆和斯诺来到西征红军的大本营豫旺堡,受到了彭德怀等人的热烈欢迎。斯诺随即展开了采访活动,而海德姆则在当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和外号“戴大胡子”的红军回族医生戴济民、军医钱信忠一起,给当地回族群众看病、传授卫生知识。由于海德姆还会讲阿拉伯语、认识阿拉伯文,当地回民对他特别敬重,把他当成来自麦加圣地的“哈吉”,阿訇经常请他和戴济民到家里吃饭。在频繁的接触中,海德姆与回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海德姆还把一些有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翻译成阿文,让红军战士刷在墙上,这对于号召回民参加革命,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曾于1986年采访过乔治·海德姆的宁夏党史学会理事杨文元说,宁夏有句俗语:十个回回九个马,一个不姓马就姓哈。当时海德姆说,由于他是黎巴嫩血统,和回族人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更有了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决心,于是乔治·海德姆在豫旺改名为马海德。 1937年马海德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他曾担任过中央军委卫生部门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等,还曾担任过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