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薪火相传耀神州——从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5:57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10月16日电(记者于绍良、刘书云、梁娟)“打断骨头还有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7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此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冲破国民党设置的重重封锁,跋涉在黄土高坡,投奔他们心中理想的“圣地”--延安。

  这是撼人心魄的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身上的延续。正是长征精神的薪火相
传,孕育了延安精神,使中国革命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永载史册的波澜壮阔的延安13年。

  宝塔山灯光照耀“革命必胜”信念

  年仅17岁的红军小战士郑金煜,在过草地时患重病无法前行了。临牺牲前,他对团政委杨成武说:“政委,我不行了。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但我看不到那一天了。希望革命胜利后,告诉我家人,我是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长征路上最困难的时候,红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在延安,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像灯塔,照耀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像战鼓,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刚刚结束长征的共产党人在瓦窑堡举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只要跟共产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中国就会有前途”,成为当时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共识。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和革命志士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险,奔着延安宝塔山上的灯光而来,汇集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对重庆和延安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进行考察和对比后,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拓继承说,无论是在长征中还是在延安时期,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源泉。革命前辈因为有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在长征路上,能够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创造人间奇迹;在延安时代,能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高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

  长征的起步,并非高歌猛进而是被迫突围。但共产党人却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长征途中,遵义城里,一个20人参加的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就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开始。危急关头,拨正船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将中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共产党人冲破教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勇气和行动。”红军老战士刘天佑说。

  1943年,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后,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实事求是”4个大字,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从此,实事求是便确定为全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就成为延安精神的精髓。

  党中央和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尽管有了立脚点,但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部,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在外部,一方面,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另一方面,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一度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军民正是由于始终高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从而成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陕甘宁边区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求生存、谋发展的一场大生产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从毛泽东、朱德等领袖到普通士兵、农民,人人开荒种地,个个纺线织布。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垦荒屯田,不但粮食、经费实现自给,还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中国革命之路,就是探寻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之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说:“党中央在延安13年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的思想要适应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

  让为人民服务的种子生根发芽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老红军刘天佑说,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向沿途群众播下了红军是“为劳苦大众”的种子,这使在艰苦的长征途中赢得了千千万万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漫漫的长征途中,红军所到之处,得到了人民群众在各方面提供的帮助。比如,粮食是红军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粮食,任何精神力量都难以发挥作用,而粮食的获得,主要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把红军看成自己的队伍。

  延安大学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说,长征中军民一家、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长征后在延安传承为艰苦奋斗,只见公仆不见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的鱼水关系。在陕北,许多地方至今流传着毛泽东和他的小青马的故事。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米脂和佳县时,遇上陕北农民闹饥荒。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商量决定,中央工作人员和中央警卫团指战员每人每天从口粮中节省一两粮食,帮助群众度荒。毛主席还提出少骑马,把他的小青马的料减少一半。就这样,省出了70石黑豆和30石小米,分给了贫苦农民。

  1944年9月5日,普通的烧炭战士张思德在安塞县牺牲后,毛泽东作为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在会上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延安市委书记李希说,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老百姓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这成为我们的“胜利之源”。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时刻,陕北的老百姓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党中央,保卫了毛主席。时光如日月穿梭,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成为一种永恒。

  从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这是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风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