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我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显“旗舰”锋芒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2:31 国际在线

  作者:管景崇 姜毅 赵东

  今年9月下旬的一天,浩瀚南海,舰驰浪飞。一场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演习激战犹酣。

  在庞大的舰艇群中,一艘具有远程目标指示和预警能力,空中、水面、水下攻击能
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的新型战舰锐不可挡,各种先进武器飞天蹈海,无坚不摧,尽显海上“旗舰”锋芒。

  这艘“旗舰”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听到“首次亮相、首战告捷”的好消息,海军驻某造船集团军事代表室的军代表们欣慰地笑了。为了这艘战舰,他们付出的太多了。

  6000多张图纸修改单让战舰更完美

  2000年10月,由国内多家专业研究所、院校和军代表组成的专家队伍,悄然会师江城武汉,对新一代战舰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查。

  每一艘新型战舰在开工建造之前,军代表都要对舰船的总体设计和系统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舰船的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先进可靠,都是审查的范围。

  总审图师徐永明参与过近百艘舰船的审图和监造工作,他把审图工作形容是“从鸡蛋里挑骨头”,目的是为了造出更好的战舰。

  50多天夜以继日的审图会战后,军代表们向设计单位提出了近2000条修改和改进意见,均被设计专家采纳。在随后的建造过程中,又相继提出了上千条改进意见。为此,设计生产单位综合各方面意见,先后下达了6000多张修改通知单。每一张修改单,都使新一代战舰的性能指标向前跨越了一步。

  战舰的隐身性是现代高科技装备的一个重要指标。军代总代表高峰在一次检查中发现,舰上的后桅杆设计虽然满足了船体结构受力的要求,但也牺牲了一些隐身性指标。他当即向有关厂所提出修改意见。当时,桅杆已装舰,修改设计技术难度大,成功几率小,而且重新生产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新一代战舰的建造进度,工厂还会为此蒙受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不是颠覆性问题,不要轻举妄动!”“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举妄动!”高峰面对的几乎是一片反对声,但他认准了一条:“只要有提升战舰作战性能的可能,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他带领军代表自己动手修改设计方案,优化后桅杆结构,验证隐身指标。经过7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拿出了一套使新型战舰达到最佳隐身效果的设计方案。

  武器模块化技术让军舰更先进

  在这艘战舰上,新研制的设备和装备超过30%。在国际造船史上,超过这个界线就意味着高风险。

  模块化舰船技术,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尝试使用了这一技术。该技术对保证舰船总体性能、互换性、可靠性和改装、维修等都十分有利。军代表室提出,要在这艘战舰上使用这项先进技术。但是,承担研制任务的相关单位谁也不敢拍板,因为一旦有闪失,将意味着功亏一篑。

  时任局长胡毓浩、总代表杜建明果断拍板:“干!”

  由5位军代表组成的精兵强将,临危受命。他们与研究人员一道将模块化造船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细化为10多个科研课题、几十项子课题,与10多家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组成攻关联合体。经过历时6年的艰苦攻关,首次在我国军舰建造史上成功实现了武器模块化技术的应用。

  新一代战舰上的大型电子装备多,开机时,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如何让在战舰上工作的官兵们避免微波辐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技术准备,副总代表孙明提出了增加“微波辐射告警装置”的设想。他的设想得到了海军装备部门领导和上级机关的支持。

  孙明一次次地向专家请教、请专家指点,研制方案经历了20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先后30多次进行各种参数的测试和模拟试验。经过2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告警装置最终研制成功。

  新造战舰合格率达到100%

  试航,是每一艘新造舰船的必经程序,目的是为了验证军舰总体性能、各种武器装备、动力和保障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指标的要求,在正式交付部队之前充分暴露问题。

  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海上试验项目有1200多项,仅试验手册就有1米多高。

  机电组军代表曾喜在一次试航中发现,燃汽轮机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供油装置工作有时不稳定。国内30多名专家做了半年的分析研究和攻关,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将直接影响到新型战舰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舰船的机动性。曾喜向代表室领导立下军令状,下决心要解决这道难题。

  每一次试航,不管有没有曾喜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到机舱,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他把200多个航次中搜集到的数据,逐一鉴别、筛选、比对,对照设计图纸,做出改进方案。然而,按改进方案前后试航了10次,均以失败告终。曾喜把方案一次次地推倒重来,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解决了燃油压力波动问题,使动力装备完美无缺。

  舰上水、汽、油等各种管路有上万根,每次试航,主管军代表朱伟明都要从舰首到舰尾、从上层到底舱反复巡查。一次巡查,他发现舵舱支撑管渗出海水,他判断是舵压杆压盖进水。

  他立即报告指挥组,并提出终止试验的要求。当时,10多个试验项目同时展开,300多名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测试着各自设备的参数,一旦终止试验,所有试验项目都将前功尽弃。因此,许多装备研制单位不同意终止试航。但朱伟明坚持要求军舰提前返航。经专家组会诊,结果与朱伟明的分析判断完全吻合。在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措施后,彻底消除了舰艇航行安全的隐患。

  “向党和人民交付优质军舰”,是军代表们共同的誓言,更是他们的行动。新型战舰下水后,他们组织长达120天、9000海里的航行试验,对试验中暴露出的300多个研制缺陷和质量隐患,及时组织专家攻关解决,使新装备交付合格率达 10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