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浅说一体化联合作战保障转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15:02 解放军报

  王正东 刘万新 徐国成

  “仗怎么打,后勤就应当怎么保障”。在一体化联合作战越来越成为新的作战样式后,后勤保障也应该尽快向一体化联合作战保障转型。

  顺应信息化战争要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强调通过信息网络的支撑,将诸军兵种的作战单元、作战系统链接成一个整体,由联合指挥机构实施实时和近实时的指挥控制,实现情报信息的自适应、作战指挥的自协调、作战保障的自同步、作战行动的实时联动,从而发挥最大的整体作战效能。一体化联合作战必然对后勤保障提出一体化联合保障的新要求。

  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敌对双方将在全纵深全领域内进行非接触作战,战场空间由一维变为多维,部队跨军种构成,必然要求更加便捷迅速和最大限度地使用后勤保障作战资源。

  从近期国外军队的战争实践看,一体化联合作战后勤保障能力越来越成为制约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因素。海湾战争后,美军“聚集后勤”等新概念不断涌现,依托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和军队信息系统,建起了完善的后勤、装备保障网络系统,使“适时、适地、适量、适配”的实施精确保障成为可能,并在

伊拉克战争中进行了成功运用。

  当前,我军后勤保障的机械化含量较多,

信息化含量不足,在后勤保障理论、体制、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与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保障存有较多矛盾。比如:以陆军为主的传统保障体制,与适应海、空、天、电保障职能的矛盾;相对封闭的保障方式,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以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主的保障手段,与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矛盾;侧重粗放型的后勤管理模式,与现代集约型管理的矛盾等,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保障能力。

  必须明确的核心问题

  一体化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理念的核心,是保持信息优势、整体联保和精确保障等三个方面。

  信息优势。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以“物资流”来实现后勤保障,而一体化联合作战后勤保障将以“信息流”为标志。建立与作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化后勤,才能使“信息流”与“物资流”协同流动。

  整体联保。为了更好地解决各军兵种作战保障资源不足,保障行动不易协调等问题,必须由更高的后勤保障指挥机构统一协调各军兵种的后勤保障行动,对各军兵种后方设施和大型装备统一使用,作战物资统一调配,交通运输统一调度,伤病员统一救治,后方行动统一指挥,才能确保各种保障力量协调一致,高标准完成保障任务。这种情况下,军兵种后勤自成体系的状况必须改变,后勤物资通专之分也将逐渐模糊并最终合为一体,实时联动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的必然发展趋势。

  精确保障。精确保障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保障能力可视;二是保障实施自动化;三是保障手段一体化;四是保障途径简捷化。

  关键在于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由以计划为中心保障向以需求为中心保障转变。传统后勤补给在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逐级按计划协同并统筹展开。而以需求为中心的保障模式层次少,各保障力量、保障目标和保障要素通过网络信息系统高度融合,使每一保障对象按照“发送需要——分析决策——实时补给”的流程得到所需保障。

  二是由平面单一保障向立体系统保障转变。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战场空间更为广阔,多元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同时展开行动,交战双方集中于体系对抗,必须使战略、战役和战术各层次保障力量相互衔接,陆地、空中、海上保障方式相互结合,形成立体系统的一体化保障模式。

  三是由静态定点保障向动态机动保障转变。传统的静态定点保障已不能适应快节奏、大范围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只有动态机动保障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四是由单一物资型保障向多能技术型保障转变。传统后勤保障主要围绕“供、救、运”展开,所保障的物资大多功能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只有具备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技术协议和通用特点的智能型“全资产可视化系统”,才能有效提高对部队需求的分析、计划和预测能力,实现与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的对接,加快供需信息获取、传送、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