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理想高于天——追寻长征精神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12:49 新华网
理想高于天——追寻长征精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理想高于天——追寻长征精神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樊永强、吴杰)长征,生命写就的奇迹。饿昏了,爬起来继续向前;一批人倒下了,剩下的又踏上征程——向着北斗星的方向,向着离日寇最近的方向前进……

  是什么激励着红军前仆后继、百折不挠?

  “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红军都这样回答。在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心中,长征不仅是一条鲜血和生命染红的英雄路,更是一场用理想和信念丈量的精神远征。

  理想,激发起百折不挠的意志

  “那时候不觉得苦啊,”抚摸着家乡于都河畔的长征出发纪念碑,91岁的钟明老人缓缓地说,“只知道打胜仗,保卫苏维埃政权。”

  “这样的理想,使这支红色大军区别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长期从事长征研究的军事科学院教授徐占权说。

  红军,是在反“围剿”失败的危急关头踏上战略转移之路的。

  无后方作战的困境,险山恶水的阻隔,

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长征之初,被迫远征的中央红军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人在一天天减少。”96岁的老红军黄家祥回忆说,“一个月后走到湖南,我们一万多人的红8军团就已减员7000人。”

  然而,“一切为了苏维埃”的坚定信念仍在支撑着身处险地的红军将士勇往直前。空前惨烈的湘江之战,成了这一信念最真实的注脚。

  “5天5夜,我们顶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伤亡很大。”当时的先头部队战士唐进新回忆,“全团伤亡过半,连团政委杨成武也负了伤。”

  湘江一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将士以惊人的牺牲精神,保护着中国革命的命运之舟艰难前行。

  哀兵必胜。一个半月后,党和红军在贵州遵义的一座小楼上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长征和中国革命的危局从此扭转。

  从突破乌江天险到转战乌蒙山,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从鏖战百丈关到血战独树镇,在每一道都可能置红军于死地的险隘面前,红军都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书写了战争史上的不朽传奇。

  “红军总能在逆境中绝处逢生,最根本的还是靠理想信念。”徐占权说。

  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杨成武生前对此曾作了精辟概括:“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

  理想,凝聚成一往无前的精神

  毛泽东在总结长征胜利经验时曾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生死关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每当挑选尖刀班或突击勇士,共产党员总是率先站出来。”长征中曾担任营教导员的老红军方国安说,无论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

  这一点很早就被一位外国人所注意。

  长征结束后不久,到陕北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了红军同强大的敌人作战而百战百胜的原因。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

  长征期间,红军牺牲的营以上干部高达430多人,师职干部有80多人,还有少数军以上干部献出了生命。

  “缺衣少食时,冻死的是军需处长,累饿而死的是炊事班的共产党员。”老红军唐进新说,平时生活中,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高级指挥员与普通士兵一样啃树皮、嚼草根,打起仗来,干部党员却总是冲在最前面。

  “‘跟我来’与‘向前冲’,这是两支不同性质的军队发出的不同声音,也预示着成功和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徐占权说,长征的胜利,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一支始终高喊“跟我来”的队伍,将永远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理想,召唤起成千上万的群众

  “打土豪,分田地”是红军崇高理想最通俗的表达。

  参加红军时,不识字的钟明与绝大多数战友们一样,并不真正了解“苏维埃”这一舶来词所代表的含义。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一理想的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让我们这些出身贫苦的战士很容易接受,因为讲的都是事实。”12岁参加红军的杨光明老人回忆说,“像我们家,租地主的地,打完粮食八成以上都要交地主。忙了一年,结果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没法活。”

  和杨光明一样,许多人就是因走投无路而加入红军的。

  “红军到,干人笑,粮绅叫。白军到,粮绅笑,干人叫。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当年刻在金沙江边四川会理县通安镇街头的这条红军标语,便是劳苦大众热烈欢迎红军的真实写照。

  会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翔告诉记者:“长征时,仅通安镇就有500多青壮年加入了红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牺牲在了漫漫征途中。”

  长征路上,中央红军曾先后跨越24条江河。如果没有各地船工的无私支援,红军很难在险滩急流之上从容飞渡。

  “哪怕头顶有国民党机枪的密集封锁,脚下有随时可以把小船打翻的巨浪,船工们仍然毫不畏惧地奋勇划船。”曾为大渡河十七勇士吹响冲锋号角的老红军张生荣满含深情地说,“红军的绝处逢生离不开船工们的倾力相助。”

  “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是无穷的,也只有真正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的军队才能够百战百胜。”徐占权说,在突破最后天险腊子口时,正是由于一位在长征路上入伍的贵州籍苗族小战士,带领突击队员攀上绝壁,成功奇袭,才最终打开了北上的通道。

  理想,创造出举世罕见的奇迹

  必胜的信念一旦根植于心田,就会迸发出无穷力量,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半碗盐水,一个野菜团子救了我的命!”91岁的老红军袁美义回忆,过草地时,是战友的一个野菜团子和半碗盐水救了他的命,而战友们“一定要活着看到革命胜利”的鼓励,则使他顽强地走出了草地。

  “官兵心连心,黄土变成金。”红军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和严酷的环境,是因为官兵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以及建立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的牢固团结。

  “生,生在一起,死,死在一堆,说什么也不能把自己的阶级兄弟丢在路上!”长征中,曾负责过收容掉队战友的老红军袁林说,过草地时,为了不让伤病员掉队,收容队员们将所剩不多的粮食让给伤病员吃,自己去采摘野菜充饥,不少人因此献出了生命。

  “为救命,贺龙把他的枣红马都杀掉给战士们吃了。”老红军胡守富回忆说,每到宿营地,贺老总便千方百计地钓鱼,“几条小鱼熬成的汤,把饿晕的军团政委关向应救醒了,他自己却嚼了3天的牛皮。”

  “我还有七八斤炒面,但只留了约一斤。”88岁的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刘泽沛说,1936年夏天,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时,团长亲自动员,要大家只留一天的干粮,剩下的全部捐献出来,交给后面红二方面军的同志们。

  在粮食就是生命的时刻,人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89岁的红军女战士李文英至今仍对当年过草地时见到的一幕难以释怀:“有的爬在泥水中,伸开的手掌心里还攥着几十粒青稞,临死都舍不得吃上最后一口;有的赤身裸体像是沉睡在路旁,身边却叠放着脱下的衣物,泥地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送给缺衣的战友。”每念及此,老人就忍不住热泪直淌。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战无不胜的思想根源。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徐占权说。(完)

  

理想高于天——追寻长征精神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纪念红军长征“饮水思源杯”落户军博[面对面]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河北人--孟庆山[讲述]老红军忆长征路上辛酸坎坷(3)[讲述]老红军忆长征路上辛酸坎坷:湘江[讲述]老红军忆长征路上辛酸坎坷(1)

  

理想高于天——追寻长征精神

  红星映照长征精神永存

  人民日报:9月5日,细雨中的江西于都。我们随于都三小参加“弘扬长征精神”主题队会的少先队员们,走进了一个鲜花盛开的小院,一位红光满面的长者正站在院里微笑着迎接大家。他就是随中央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钟明。92岁的老人见到孩子们格外兴奋,他拉着孩子们的手边进屋边关切地询问起来……

  1934年10月,钟明随红军主力部队开始了他一生都难忘的长征。在一次阻击战中,钟明头部中弹。医生手术时没有麻醉药,他强忍着剧痛,硬是没有发出一声呻吟。在此后的战争生涯中,钟明曾多次险些与死神握手,但他都顽强地活下来了,并屡建功勋。

  1970年离休后,钟明带着全家回到了故乡于都。在这里,他一直担任着于都的革命传统教育辅导员,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他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点击详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