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特写:北疆大漠骆驼兵喜迎国庆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01日 16:54 新华网 | ||||||||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日电 (牟海波、姚均芳)金秋十月的第一天清晨,雄壮的国歌回荡在祖国遥远的北疆。歌唱者是驻守在祖国北疆算井子边防派出所的12名边防武警官兵,虽然他们的歌声并不优美,但却嘹亮而动情。在人迹罕至的大漠上,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欢度国庆佳节…… 算井子边防派出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西北边陲,12名边防武警官兵常年守
清晨6点多,天刚蒙蒙亮,官兵们照例开始清扫夜里刮到院子里的沙尘。作为沙尘暴的源头之一,这里从9月下旬开始刮起风沙,夜间温度也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8时30分,举行文艺演出会的活动室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各色气球在室内摇曳,两个喜庆的中国结悬挂在舞台两边。虽然只有12名演员和观众,台上台下却是笑声、喝彩声不断。大家轮番上场,表演了相声、舞蹈和独唱等节目。 热闹的室内演出结束了,官兵们来到离派出所不远处的大红山,这是附近最高的山,也是今天他们的第二“舞台”。 山顶上有许许多多用形态各异的小石头摆出的名字:宝成、沙仁、石奋河、巴雅尔、张树荣、康玉平、高冰、何风林、郭永春、韩平、李荣……他们都是曾经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和后勤人员。官兵们走上山顶,认真地用白白的石块堆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轮廓图,他们说这是送给祖国的生日礼物。 派出所所长高永峰告诉记者,这里有100多个用石头摆成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 第一个在大红山上留下名字的叫宝成,是算井子边防派出所的第三任指导员,从风景如画的大连来到这荒僻之地,媳妇走到半路就扭头返回大连了。他独自走上大红山,一个男子汉整整哭了一天,边哭边用石头摆刻了自己的名字。从此,刻石铭志成了算井子一代代戍边官兵的传统,也成了算井子历史的积累、精神的凝聚。 阿拉善的石头是美丽而神奇的,在战士的眼中,这些石头是有生命的,寄托着情感。有的小战士会在同客人握手告别时偷偷塞上自己珍藏的小玛瑙石,怯生生的,有些羞涩,却很真挚。 驻守边疆的日子是寂寞的,与风沙和风雪做伴,一年下来,见到的基本就是哨所那几张熟悉的脸。驻守边疆的日子也是艰苦的,喝的水含氟量高度超标,大雪封路后只能以压缩饼干为食。但在辽阔的戈壁上,他们的心胸却无比宽广,他们的情谊也无比深厚。他们经常骑着骆驼探望牧民,为他们带去药品和蔬菜,顺便还充当邮递员的角色,每次走访辖区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好客的牧民视边防官兵为亲人,每次都用鲜美的羊肉、醇香的奶茶款待他们。 国庆节前夕,传来战士李斌落选“全国十大边防卫士”的消息。这个在此工作了13年的汉子,十分平静地告诉记者:“这几年,组织上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能在此工作我很自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年3月,大学毕业的宝音达来,没等走到算井子就被沿途的荒凉浇灭热情。当他来到算井子时,很快就被这里亲如一家的战友情感动了,被李斌扎根边防的精神震撼了,他也到大红山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对记者说:“李斌能干13年,我为什么不能?现在让我走我也不走了。” “我的阿拉善,浩瀚的金色沙漠。驼铃让我回到童年,耳边又响起摇篮曲,阿妈的声音忽近忽远。我的阿拉善,苍天般的阿拉善……”边防战士们又唱起悠扬的蒙古族歌曲,歌声在广袤的戈壁上飘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