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观察:中国军舰三访美国背景各不相同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11:09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美海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联合演习符合中美关系是“安全合作”而非“同盟合作”的现状 国际先驱导报圣迭戈特派记者陈勇、记者李慕瑾报道 9月18日上午,美国西海岸的重要军港圣迭戈骄阳似火,由导弹驱逐舰“青岛”号和综合补给舰“洪泽湖”号组成的中国海军编队抵达该地,美国海军铺开红地毯欢迎中国海军官兵。
中美海军将在圣迭戈附近海域举行海上机动搜救联合演练。在这之前的9月10日,中国编队已在夏威夷与美国海军“钟云”号驱逐舰举行了编队通信联合演练,这是中美海军首次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联合演习。 1989年首访遭遇“挑战” “这是自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后中国战舰首次访问美国本土军港,也是中国军舰第三次访问美国。”直接参与前两次访问活动的中国海军少将杨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杨毅介绍说:“中国军舰三次访问美国的背景不尽相同。1989年中国海军训练舰‘郑和’号访问了美太平洋舰队总部,那是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美。”时任海军接待处处长的杨毅回顾说,当时舰上有250名官兵,由时任北海舰队司令马新春海军中将亲自率队。 据介绍,l989年4月l2日上午,“郑和舰”驶入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在中心泊位第26区,美国人留下一个刚好等于“郑和舰”长度的泊位,两端停满了各种舰船。他们备下两艘拖船,打算把“郑和舰”顶靠上码头。教练舰长冯缵枢对美国引水员礼貌地说:“我们自己靠”! 码头上,十几位美国海军高级将领和数千名美国官兵屏息凝神地注视着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军舰的表现。在舰长的指挥下,水兵们把庞大的军舰稳稳当当地靠上码头。后来美国媒体报道说:中国军人以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素质,给爱挑剔的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当时,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亲自到码头迎接,中国舰队还受到太平洋总部司令的接见,美方并用专机运送中国军官到华盛顿访问。这次中美军舰外交发生在1989年中美关系较好时期,所以受到美方隆重接待。” 1997年首访美国本土 1997年3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哈尔滨”号和“珠海”号等先后访问美国夏威夷和圣迭戈港,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美国本土。杨毅指出,“此次访问的背景正值中美关系经历动荡(1995年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严重动摇了中美关系的基础)之后,重新恢复,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应邀访问美国。同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中美就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达成协议。” 两军交流进入新阶段 “而今年9月的这次圣迭戈联合演练是郭伯雄今年7月到访美国的具体成果之一,这是在中美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两军交流也实现了多渠道的畅通。郭伯雄访问期间,中美双方敲定在今年9月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此后双方军事专家就这次演习的具体细节展开研究。今年10月份或11月份,美国舰艇编队还将回访中国,将在中国近海举行一次规模稍大一些的海上搜救演习。” 杨毅指出:“海军是和平年代惟一可以越过领土领海对别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国际军种’,其进行军事外交的功能是其他军种不能代替的。因此,军舰访问常常成为两国、两军关系的标志。是不是首次访问、访问的频度、来访的是什么军舰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次出访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是中国生产的第三代驱逐舰,是海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主力战舰,曾参与海军首次环球航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也先后多次执行出访任务。 从海上撞机到海上联合搜救 中美联合搜救演习是增进两国、两军信任的重要进展,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在两国“海上安全磋商机制”的框架下进行的。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1998年中美正式签署《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这是两国间第一个军事领域信任措施协定。”“冷战结束初期,美国认为美中原有的共同安全利益不复存在了,于是不再重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而且由于当时中国沿海型海军很少能远离海岸进行活动,所以美国认为没有必要与中国达成类似海上安全协定。直到1996年春季台海地区的中美军事对峙使得美国政府重新评价中美军事合作的重要性。” 据中美磋商工作小组美国代表团负责人乔治·加尔多里西上校曾著文披露,自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1998年启动以后,两国代表团一贯优先考虑舰艇相遇问题,而对两军飞机间通信联络问题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讨论。到2001年春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分析人士认为“两国飞机在紧张的政治环境中彼此贴近飞行,又没有共同的通信与信号程序”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此后,两国代表团将军舰、军机的通信与信号程序问题都纳入了两国海上安全磋商的范围。 国防大学的军事专家吴晓明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对于中美两军来说,开展传统领域安全合作时机尚不成熟。当前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联合演习与美日作战意义上的联合演习不能比,但对中美两军来说是个突破。中美两军的联络通信的体系不同,进行通信编队演练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通信演练也是联合搜救的组成部分。随着美国军事战略重心从欧洲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以及中国海上军事力量逐步实现现代化,两国海上军事力量近距离活动会越来越多。如果双方处于严重不信任状态,偶发性事件就会不断发生,进而影响中美关系大局。而建立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则有助于双方海空力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误解或错误判断。以美苏为例,在1972年签署海上安全协定后,两国间发生海上事件的数量同60年代末相比下降了60%。”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