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动员的影响及对策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00:47 中国国防报

  赵志合 江国军

  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形态、规模、进程和方法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兵员动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真分析信息化战争环境对兵员动员的影响,并找准减少这些不利影响的对策,对于战时迅速完成兵员动员任务至关重要。

  兵员动员的时机不易准确判断

  信息化局部战争,在爆发时间、作战样式、战场范围等方面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兵员动员在时机的把握上更加困难。一方面,信息化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压缩了临战动员的有效时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输送工具的广泛使用,战争中进攻的一方更易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兵员动员和作战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武器装备攻击距离和破坏力的大大提升,也使得处于战争防御地位的一方,做出有效反应的难度加大,易陷入“后敌动员”的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战争欺骗性增强和动员成本增长,加大了动员决策难度。“兵者,诡道也”。战争是一种谋略的对抗。现代高新技术为战争双方实施欺骗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

  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战争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战争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信息化条件下,要准确把握兵员动员的时机,迅速实施有效的临战动员。为此,首先要加强对战争的预测。应运用科学方法,了解国际战略环境,敌对国家的军事战略思想、武器装备情况、战争动员能力等情况,并据此预测战争爆发可能的时间、样式、规模和发展阶段,提前做好准备。其次,要重视情报信息的掌握。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情报信息,并提高对各种信息的甄别能力。第三,适时果断决策。在正确分析判断情况的基础上,定下决心,先敌动员,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兵员动员展开的方向、规模不易确定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的机动能力不断增强,兵力兵器在机动中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限制越来越小,使得进攻一方对作战的时间和地点、作战的样式和手段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这种快速机动和完成作战部署的能力,使处于防御的一方在兵员动员展开的时间、方向和规模上,较难准确判断。应对传统战争时预先确定兵员动员展开的重点地区、兵员补充的重点方向,以及制定的兵员动员计划和方案的做法出现局限性。

  对策

  必须以快制快,大力提升兵员动员快速应变能力。一是指挥系统要反应快。在战区范围内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灵敏高效的动员指挥体系和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处理系统,确保作战需要。二是方案计划要围绕快。兵员动员计划要重视分类规划,实行多套并存,在时间上分为近、中、远期计划;在兵员动员的数量上分为大、中、小计划;在兵员动员的地区上分为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本战区和跨战区支援补充计划等,使兵员动员计划方案配套,形成系列,做到纵横连贯,目标明确,脉络分明,运转灵活,适应性强。三是方式手段要保证快。要根据战争的环境、兵员动员的基础和兵员补充的需要,围绕动员令的传递、兵员收拢集结、兵员输送等重要环节,迅速择优选出最佳动员方式和动员手段,尤其应重视减少动员层次,简化动员程序,以便满足战争对兵员动员的快速性和高效益的要求。

  兵员集结开进安全受到较大威胁

  现代侦察监视系统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军事侦察与监视的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突破,无论侦察的时域、空域还是频域,都大为拓展,战场“透明度”增加。组织规模较大的兵员收拢和集结,距离较远的输送和开进,要做到不被敌人发现变得十分困难。同时,大量具有远射程、高精度、大威力的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战场,与完善的侦察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紧密配合,使“发现即摧毁”成为现实。大规模集结或开进状态下的后备兵员极有可能遭到打击。

  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保障兵员动员行动安全,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实施综合防护。一是要实施灵活自主的动员。根据兵员动员的实际需要,要尽量减少兵员集结、输送的时间,缩短兵员输送的距离,以提高兵员的生存能力。如:采取分散式的集结和机动部署,灵活多路、多梯队、多波次的投送,灵活转换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达成兵员集结、机动的隐蔽性和快速性。二是要采取多种伪装手段反敌侦察。将传统与现代的伪装措施和技术相结合,隐真与示假相结合,隐蔽兵员动员行动。三是要充分发挥各种掩护力量的作用。将区域掩护与重点掩护、定点掩护与跟进掩护紧密结合起来,把专业防范与全民防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多种力量的整体威力,既重视对敌人空袭的防护,也要防备地面之特种袭击和破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