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指挥学院作战后勤指挥实验室科研创新纪实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08:41 解放军报 | ||||||||
实验室里打响攻坚战——后勤指挥学院作战后勤指挥实验室科研创新纪实 李欣 秦军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2岁;这是一个高学历的群体,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9年取得2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两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
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后勤保障覆盖面宽、专业门类多、保障方式复杂,实现后勤信息化面临重重障碍。面对困难,李同敬主任带领年轻的攻关队伍立下誓言:要走就走在前列,要干就干得最好。 1997年,实验室刚刚成立不久,就承担了“作战部队后勤指挥模拟系统”的研制任务。面对众人怀疑的眼光,李同敬带领课题组一头扎进部队进行调研,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经过两年刻苦攻关,该系统研制成功,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推广到全军140个单位。 此后,实验室瞄准学科前沿攻难克险,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开拓了一个个新领域,先后完成了20多个课题,成功研制了战术、战役、战略三级后勤指挥系统,使我军后勤指挥训练迈入了网络化、集成化、作业自动化的新阶段。 2002年,某大型指挥作业训练系统研制成功时,曾受到一位专家质疑:研制这么重大的系统,为什么不多采用一些高新技术,以便评奖时更有优势?李同敬的解释十分简单:系统是为部队实战研制的,部队使用起来方便、好用,比获奖更重要、更有价值。 科研人员无不希望开拓新领域,然而李同敬和他的同事们却甘愿把大量心血花在老成果上。某后勤指挥自动化作业系统3年前就已结项,并推广到部队使用。然而科研攻关却并没有因此结束,他们多次对这一成果进行系统改造、技术升级,使其不断更新换代,持续在部队作战训练中迸发新活力。近年来,他们研制的科研成果100%在部队推广应用,80%的成果经过不断改进、升级,成为先进、实用的“精品成果”。 作战后勤指挥实验室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一半多。他们几乎个个都有骄人的成绩,人人都有获奖、立功或提前晋职的经历,有人把这个实验室称为“英才培训营”。 2001年从二炮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实验室的毕胜没有想到,当年他就加入课题组并承担重要任务,走到了攻关前沿。项目负责人吴耀武不但将自己积累的大量资料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他,而且手把手地帮助他论证方案、设计框架,始终是他的坚强后盾。 “有了困难相互帮,有了荣誉相互让”,是实验室多年形成的好作风。像毕胜那样的“幸运事”,几乎在实验室每个年轻人的身上都有过。老同志热情帮,年轻人比着干。正是这样一种风气,为年轻人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成才环境。近年来,这个实验室被列为军队重点实验室,先后被总后评为先进党支部、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