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为了十二万红军英灵安家巴中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 06:55 解放军报
为了十二万红军英灵安家巴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成政编 张仕文 王犁田 本报记者 樊易宇

  

为了十二万红军英灵安家巴中

  张崇鱼向参观者介绍将帅碑林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踏访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革命老区巴中,走进了一个奇特的建筑群——川陕苏区红军将帅碑林。说它奇特,是因为这么庞
大的建筑群,竟是一位退休老人,在当时没有一分钱财政拨款的情况下,从自费800元征集红军史料起步,靠跑遍全国八方筹集建碑资金700余万元,硬是在荒山野岭中建起一个四川省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饮誉全国的最大的红军碑林。怀着深深的敬意,我们采访了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张崇鱼。

  (一)

  “爷爷,您又回到了大巴山的怀抱。您一定会在那里见到生前与您一起战斗,死后与您一起长眠的战友……”这是已故老红军汪宗情的外孙女“兔兔”刚寄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一篇祭文。张崇鱼念罢祭文,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把祭文压在了老红军汪宗情的墓碑顶上,并代“兔兔”深深鞠了一躬。

  张崇鱼对我们说:“巴中是一块红色的土地,70多年前,这里是全国的第二大苏区,12万多巴中儿女参加了红军,有4万多优秀巴中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因此,这里每天都发生着后人祭奠先烈的故事。”

  为了让12万红军英灵再聚巴中这块红土地,张崇鱼历时10余年给我们留下了一组让人感叹称奇的数据。

  从1992年至今,张崇鱼先后征集到中央领导及红军高级将领题字、题词1000余件;整理红军档案8000余份;查实红军烈士名录10余万人;收集红军将士照片、手迹、纪念物品等5000余件;收集全国各地楹联学家赞颂红军业绩楹联近万副;在巴中市南龛公园山顶辟地120余亩,陆续建成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雕塑群、红军陵园、楹联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等十大碑区建筑,立碑3988块,嵌刻碑文80多万字,编校红军史料1亿多字……

  今年初,新华社发消息称巴中市川陕苏区红军将帅碑林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已成为中国碑林史上的奇观。

  (二)

  1992年,当时在巴中县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工作的张崇鱼已经54岁,临近退休的他为自己退休前后的生活作了这样的安排,他经过慎重思考,决定筹建红军将帅碑林,弘扬红军将士英名。

  巴河弯弯十八滩,奋斗道路古来难。建碑工程启动之初,摆在张崇鱼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钱。走访收集红军将士资料需要钱,为红军将士写碑文画像需要钱,錾刻碑文需要钱,建碑林雕塑、碑林纪念馆等都需要钱……而资金的筹集,在他们当初没有这方面的专人、专款、专门办公室甚至没有电话的条件下,谈何容易!

  1992年8月18日,张崇鱼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后,和本单位同事张志刚一道,踏上了走访老红军的路。在成都市肖家河西藏军区干休所,正师职老红军刘棋听了张崇鱼的介绍后无比兴奋。他不仅在张崇鱼的墨宝征集本上留下了手迹,还当场捐赠建碑资金500元。通过刘棋老红军的帮助,张崇鱼又连续拜访了6位老红军,并了解到61位老红军的情况,筹措建碑资金的工作就这样滚雪球般开始启动。

  首战告捷,张崇鱼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建红军将帅碑林的信心更足了。随后,他和同事们一边不停地向全国各地健在的老红军及亲属发信,最多时一天曾发出500多封信;一边带着四川省政府“同意筹建红军将帅碑林”的批文,走访了数以千计的单位和红军将士及亲属,靠着聚沙成塔的韧劲儿和积累,他们至今筹集到的建碑资金已达700多万元。

  700多万元!在巴中市这个革命老区,是个惊人的数字。张崇鱼对我们说:“钱筹得不容易,而更重要的是要用好红军将士及亲属的每一分钱。”老红军陈宏捐了建碑资金后,担心受骗,和老伴一道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巴中红军将帅碑林。看到气势如虹的将帅碑林和张崇鱼及同事简陋的工作环境,这位老红军感动了。回到北京,他给张崇鱼打来电话:“老张,我参观了碑林,真不简单,我相信了,也受了教育,我又给你们寄了1000元建碑资金,请查收!”

  10多年来,张崇鱼和同事数百次出差,但从未乘过飞机,坐过卧铺,住过宾馆。他12次到北京,每次住的都是地下室,最贵的才25元钱一天。他撰写了《碑林办人员出差五要点》与大家共勉:“一啃面包喝稀饭,每天不过几元钱;二乘硬座不怕远,飞机卧铺不要谈;三住旅馆地下室,早出晚归只睡眠;四访红军记战史,帮助红军写新篇;五靠信念意志坚,哪管艰辛苦和难。”

  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到将帅碑林视察时,得知张崇鱼领头建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却没有国家立项和政府出面时,拉着张崇鱼的手连连称赞:“不容易,不容易!”

  (三)

  为了筹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张崇鱼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碑林办的张登同志说:“这些年在外奔波中,张主任遭遇过歹徒的洗劫;被小偷划破的衣服就有五六件;4次遭遇车祸;10多次旅途中生病,有两次下了病危通知……”

  “他爱红军胜过爱自己!”张崇鱼的老伴王克珍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6年7月26日晚,张崇鱼结束出差征集红军史料工作,回到家中,见桌上摆着“生日蛋糕”,而且坐了不少亲朋好友。张崇鱼快步踏进厨房,一边挽袖子,一边歉疚地对妻子说:“对不起,不晓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来下厨你去陪客!”妻子幽默地回答他:“晓得是哪个的生日哟,反正不是我的!”张崇鱼像个小孩似的,拍着脑袋说:“哎呀,娘生我的日子都忘记了,这咋要得?这咋要得呢?”可见他的心思都在碑林建设上。

  “人生年华如水流,效力国家为我求;余热献到期颐至,不甘下游争上游。”这是张崇鱼《人生自吟》中的一段话。他说,不管再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也要完成好“十景千碑十万人,四山八水万株树”红军将帅碑林的远景目标,对此他充满了信心。他如数家珍般向我们摆起碑林建设中,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10多年来,将帅碑林迎来各级领导视察及众多游客参观达100多万人次。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市、区领导,在视察碑林后都曾批拨建设资金。张崇鱼指着身边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对我们说,你们看这里有50余株银杏树特别引人注目,我们还有黄桷树、扁柏、雪松、梧桐、香樟、楠木等名贵树两千余株,这些树大多是靠上至中央、省委有关领导,下至各界群众以及红军将士亲属出资捐植,才得以落户碑林的。我们这里有名树还有奇石。在将帅碑林中,有一块来自旺苍木门河下的巨型“红军石”,重达6吨,极为珍贵,有诗为证:“旺苍木门一奇迹,万年宝物迁‘户口’。为何长眠碑园里,缘是当年红军石”。正是由于人们对红军将士的无比热爱,才有了这些碑林奇观。张崇鱼说,这样的事儿不胜枚举。2002年1月我们发出将帅碑林“楹联长廊”征文启事后,短短时间就源源不断地收到全国各地2000余位楹联学家撰书的歌颂红军业绩的楹联近万副,他们都是无私奉献,不要分文报酬,没有他们,我们花多少钱也建不成翰墨奇珍荟萃一堂的“楹联长廊”。

  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而非凡的老人,他用14年的艰辛,建起了一座宏伟的红军精神的宝库,他令我们感动而难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