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 正文

特写: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乡村教学情怀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21:54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9月6日电(余瑾毅、皮曙初)半个世纪前,朝鲜人民军将两枚勋章颁发给一位名叫刘显清的中国士兵。这位屡立战功的少尉军官脱下军装后,放弃了当时薪水丰厚的工作岗位,心甘情愿回到贫困的老家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马山小学执起了教鞭。

  1958年,刘显清从部队转业到青海公安厅工作。但是,在强烈的思乡情绪推动下,怀着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事情的想法,他放弃了青海优厚的待遇,在妻子的埋怨和同事的不
解中回到了那时还是穷乡僻壤的鄂州市燕矶镇。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部分的农民都忙于身上衣裳口中食,燕矶镇更是穷得饿死过人,刘显清所在的湾子甚至还被称作“茅屋湾”,无人顾及教育,许多孩子即使想读书也无处可读。看到这样的情景,刘显清义无反顾地做起了马山村小学的民办老师。

  回到乡村讲台上,刘显清一站就是30年。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当地村镇,很多人一家两代甚至三代都是他的学生。被采访过的刘显清的几位学生无一例外地都谈到他教育学生的一个特点: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现在湖北工业大学读研究生的刘志刚回忆,小学时男生总是以鬼神来吓唬女生,以此为乐,刘老师知道后就以许多生动的事件告诉学生世上无鬼神,任何人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刘显清更是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德育育人。在工作上,学校里有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替学生交学费;学校因为资金困难买不起教具,他就用黄泥捏成三角架、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来给学生们讲解;他从不打骂学生;学校的校舍破旧得成为危房无法正常上课时,他就亲自到学生家里上课……

  刘显清对教学的热爱让他怎么都不愿离开这所乡村小学。当时燕矶镇的燕矶高中、映山中学要调他去工作,他都拒绝了。即使在离休后,他还对马山小学怀有深深的感情。2002年马山小学新教学楼建好以后,已经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刘显清在老伴的搀扶下来到学校,和老师学生们畅谈后仍坐在校园里久久不愿离去。

  在生活上他也本分做人。刘显清的小儿子刘勇生说,上世纪80年代民办老师工资很低,全家5口人生活得很拮据,父亲所在的原单位青海省公安厅下辖的青海农场每季度都还寄给刘显清300多元的费用,1990年离休后生活情况好转了,他就马上给青海农场去信,要求以后不再寄给他生活费了。子女们问及原因,他坚定地说不能拿国家两份退休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刘显清老人的表情一直很平静,即使说起获得的种种军功时仍是一脸淡然。但是,当记者拿出一张刘显清在退休前最后一次为学生批改作业的照片时,老人想起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他的眼睛湿润了。(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