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刘克诚:难忘照顾红25军将领沈泽民最后的日子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7:04 解放日报
刘克诚:难忘照顾红25军将领沈泽民最后的日子

刘克诚老人在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军部旧址前回忆照顾沈泽民的那 段日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熊永新

  刚进入湖北红安县城,“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巨幅牌匾跃入眼帘,让记者精神为之一振。呵,“将军县”果然名不虚传。

  红25军就是在这个英雄县城东南的檀树岗重新组建的。记者来到檀树岗,热心的村
民把记者引到一座小桥上,指着桥旁一片临河的稻田介绍,那里原是一片开阔河滩。1932年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在檀树岗主持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会议决定重建红25军。第2天,红25军在这片河滩上宣告成立。

  沈泽民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胞弟,曾赴苏联

留学,当过大学教授,通晓4国语言,1931年3月奉调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对红25军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后来,他派成仿吾到中央汇报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情况,使中央作出了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创建新苏区的决定,促成了红25军的长征。

  红25军重建后,在鄂豫皖省委领导下粉碎敌人多次“清剿”、“围剿”,取得了郭家河战斗等一系列胜利。但是,1933年5月以后,由于省委的错误判断,盲目执行“左”倾军事方针,红25军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最后仅以1000余人突围到天台山一带。面对空前严峻的形势,沈泽民等人开始重新思考斗争方式。1933年10月16日,省委在紫云寨召开第3次扩大会议,研究斗争方式转变问题。由于敌人的进攻,会议被打断,随后转移到天台山刘家湾一所民房继续。会开完后,肺病发作、身体虚弱的沈泽民留在刘家湾,由房东的小孙子刘克诚照料,度过了一生中最后1个月的时光。

  记者徒步来到天台山腹地的刘家湾,见到了现年88岁的刘克诚。老人身体硬朗,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打扫院子。老人告诉记者,他那时候正在县独立团当勤务兵,突然被派回家中照顾一位“大人物”――这位“大人物”是谁,他当时并不清楚。每天凌晨,刘克诚将沈泽民背到后山的一个山洞隐蔽,晚上再接回来睡觉。经过一番跋涉,记者爬上后山,找到了竹丛掩映中的那个山洞。洞约20平方米,口宽内窄,一层湿雾氤氲其中。为了纪念沈泽民,村民们管这个山洞叫“泽民洞”。

  刘克诚对1933年11月10日那天晚上记忆深刻。深夜醒来的他见沈泽民的房间还亮着灯,轻轻靠近房门一看,沈泽民正伏案翻看一叠写满字的纸,不时写写画画。困倦的刘克诚转身回房,刚上床就突然听到沈泽民房间传来一声闷响,跑过去一看,只见沈泽民栽倒在地。刘克诚慌忙将他抬上床。时年34岁的沈泽民从此一病不起,于11月20日凌晨逝世。

  沈泽民耗尽最后一丝气力写下了什么?那是写给党中央的一份1万多字的报告,落款时间正是1933年11月10日,与刘克诚的记忆完全吻合。报告中,沈泽民主动承担了红25军和鄂豫皖苏区受到严重损失的责任,作了沉痛检讨,表示今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起”,并提出新的斗争方针。这些方针,后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得到贯彻,取得显著效果。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沈泽民仍然勇敢地正视现实,诚恳地承认错误,并提出正确的斗争方针,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没人能保证自己永不犯错,但如何直面错误、勇于反思,天台山下的这份报告堪称表率。

  (本报红安9月5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