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 正文

军营半边天风采:留学女博士的报国情怀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8:09 解放军报

  留学女博士的报国情怀——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辛华雯

  邢秋华 李玉宝 本报记者 彭泽成 本报特约记者 钟友国

  人物档案:辛华雯,女,1982年9月入伍,博士学位,临床药理学专家,曾获美国“默沙东国际临床药理学奖学金”,多项医学科研成果获奖。

  近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辛华雯走上军区礼堂主席台,向官兵介绍了她爱国报国奉献军营的先进事迹。

  1

  德国斯图加特有一所世界著名的临床药理研究所——玛格丽特·费希尔·博世。在众多访问学者中,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年女专家格外引人注目:业务讲座,她听得最专注;业余时间,她把自己“焊”在

图书馆和实验室……她就是来自中国的辛华雯博士。

  2004年7月,辛华雯带着振兴

医院临床药理研究的重任,被选派到德国
留学
。她瞄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代谢与转运”等世界临床药理研究难题,忘我地投入到学习科研中。

  辛华雯的勤奋令导师大为感动,破例把实验室和图书馆的钥匙交给了她。辛华雯的学习研究从此如鱼得水。

  春暖花开时节,辛华雯研究的“药物代谢与转运”论文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发表,她主研的“创新性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在德国临床药理界引起震动。研究所所长多次提出为她办理长期签证,并许以高薪和全家迁居德国的优厚条件让她留下来。

  对此,辛华雯想得更多的是一名中国军人的责任和使命。自己从读本科、硕士、博士到出国留学,组织付出了多少心血,寄予多少厚望啊!她给院领导写了封信:“出国之后,我更加深切地感到祖国是那样令人魂牵梦萦!我坚信,只要人人爱国报国,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翌年8月,访问学习期满,辛华雯带着2大箱专业书籍和相关研究资料毅然归国,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2

  辛华雯回到医院,正遇上编制体制调整,她所在的临床药理科撤销,与药剂科合并。科室撤了,舞台没了,有人劝她趁早转业。辛华雯却坚定地摇了摇头:科室虽然撤了,但专业还在,职责还在。

  近年来,随着大量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难题:器官移植患者要终身服药,不仅毒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很多患者不堪重负。国外医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为增强器官移植患者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器官移植远期生存率,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昂贵的经济负担,辛华雯下决心要研制免疫抑制剂的“节约剂”。

  这是一个前瞻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尚无先例。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实验需要借用湖北医科大学实验室。那段时间,辛华雯每天凌晨3点钟就起床做实验前的样品制备工作,8点钟准时赶到湖北医科大学进行实验,一日三餐,吃在实验室。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她终于成功建立了药物代谢酶测定体系,使免疫抑制剂“节约剂”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3

  去年底,一名住院战士服用抗生素出现“恐慌症”的来信,令辛华雯寝食难安。她调查得知,原来并非战士心理恐慌,而是药物导致的异常生理反应。作为临床药理专家,她把对战士生命的关爱倾注在艰辛的探索中。

  谁都向往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可在丈夫和女儿的眼里,辛华雯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她爱人原在西安工作,长期两地分居,后来调到武汉民航,国内国外到处飞,十天半月难回家。为静下心来搞研究,她把女儿托付给父母照顾,一切可以支配的闲暇时间都用到科研中。这天,终于盼到全家团聚,女儿很想吃她烧的一手好菜。但为了早点解决住院官兵药物反应问题,她硬是拉丈夫和女儿到便民店吃了顿快餐便又返回了医院。

  辛华雯父母住在距医院一江之隔的汉口,可为突破科研难题,她日夜泡在实验室,一连两个多月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她哪里知道,此刻,年迈的父亲患冠心病和肾结石卧床不起,几次休克。当她顺利完成“全方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课题回到家中,父亲已手术多日。望着消瘦的慈父,辛华雯的眼泪夺眶而出。

  艰苦的探索,艰辛的攀登,使辛华雯医疗科研硕果累累。她先后6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军队医学杰出中青年等科研基金,她主持或参与的10多项科研课题全部获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