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美核战指挥所地下搬地上"自废武功"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10:39 国际在线

  作者: 戴艳丽 成敏

  一向叫嚷导弹威胁和热衷反导建设的美国,现在却把反导指挥中心从安全的地下搬到了“危险”的地面。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在7月底,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兼北方司令部司令突然宣布,美国将把防空/反导作战的核心指挥机构、有美国“狼穴”之称的“夏延山作战中心”搬出夏延山地下指挥所,迁往其他两处空军基地,并调整部分岗位和职能。将
防御严密的地下指挥机构迁到随时可能遭到打击的地面无异于“自废武功”,美国此举究竟事出何因呢。

  分别搬往两个空军基地

  “夏延山作战中心”作为美国防御核大战的最后栖身之所,被外界称为美国的“狼穴”,“狼穴”是

二战期间希特勒在纳粹德国腹地建设的战时最高指挥所,不仅防守严密,而且建筑坚固。从这一绰号可以看出“夏延山作战中心”在美国国防中的重要地位。

  据报道,夏延山作战中心内各单位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负责跟踪外太空目标的航天司令部设施将搬到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南部地区。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人员则搬至10余公里外的彼德森空军基地2号建筑内。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设施暂时封存,并保持1小时内重新启动的能力,以备不测。该计划的执行预计要持续约18个月。美国对此次调整很低调,媒体称其搬运工作是“偷偷进行”,连军方之前对夏延山作战中心的评估也独立进行,既没有出现在例行的《四年防务评估》中,也没有写进《基地调整及关闭计划》及《“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协议”的修订》中。

  建在弹簧上的核战指挥中心

  美国和加拿大从1956年开始在美加边境的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西南郊夏延山建设了夏延山地下指挥所,于1966年正式交付使用。

  司令部的作战指挥主要分为航空预警、导弹预警、太空控制、作战情报监视和气象等中心。为了对抗包括核打击、外星袭击等可以预想到的所有打击,美国在夏延山地下指挥所的建设中投入巨资,并应用了人类最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使它成为美军甚至全世界最坚固的指挥中心。

  夏延山地下指挥所位于海拔2233米的夏延山内,距地表400多米深处,上面覆盖380米厚的花岗岩石。内部总共建有15栋楼,都是2到3层高。指挥所内部的钢制防爆门每扇厚40厘米,重30吨,能抵御大当量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指挥所主要建筑物坐落在1300余根大型弹簧上,每根弹簧高1.2米,直径60厘米,建筑物下面还装有液压或橡胶减震器,能使建筑物在遇到外界强烈爆炸后的震动或摆动迅速稳定,大楼间还留有一定间隙,以抵御地震或核攻击造成的剧烈震动。整个指挥所就像是个地下城,即便是关上钢门“与世隔绝”,里面储备的食物、水和能源足可维持800人连续工作30天。

  为了更好“先发制人”

  此次调整是美军半个世纪以来对核战争认识的一次重大更新,主要体现以下几大意图:

  一是威胁性质的变化,保证美国“先发制人”新型核打击战略的贯彻落实。由应对核大战变为更加强调反恐作战,因此指挥设施要求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反应性,而对防护性的要求有所降低。“夏延山作战中心”的搬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另外搬出后很多机构合并也提高了效率。

  二是摆脱法律羁绊,加快反导系统建设。根据当初美加两国签署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协议,加拿大派出人员进驻夏延山地下设施,并接收美国雷达站的情报。随着现在美国反导系统的建设,实际是要求加拿大加入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在加拿大国内难以取得一致,这无疑限制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搬迁后“夏延山作战中心”的所有活动完全由美国人在美国境内的彼德森空军基地进行,这摆脱了原来“夏延山作战中心”在反导防御中法律地位不明确的羁绊。

  来源:《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