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红军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16:17 新华网

   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长征档案中鲜为人知的史实之四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黎云)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世界军事》执行总编辑陈虎认为:其实当时用于渡河的几条船都是相继出发的,“勇士”可以用来形容每一个红军战士,但如果非要下定义,还是应称“17勇士”更贴切一些。

  红1军团政治部主办的《战士报》第186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牲部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的文章,名单如下:第2连连长熊上林,第2排排长罗会明,第3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萧汗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4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这份报纸原件现收藏于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同样的名单也在1935年5月30日出版的中央红军机关报《红星报》上刊登。

  红1团团长杨得志在回忆录里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段历史。“我们挑选了17名同志组成奋勇队(即突击队),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上林带队,过9人,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同志带队,我在第三条船上。”“我们可以把奋勇队17位同志称为勇士,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18勇士也没有错。”

  陈虎说,由此看出,出现的第18个英雄是时任红1军团1师1团1营营长的孙继先。可以推断,孙继先确实是随奋勇队一起过的河,但孙继先作为营级指挥员,还承担着指挥其他战斗员掩护奋勇队过江的任务,并不是奋勇队的成员(这一点在很多回忆文章中也有零星的交代)。当时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当第一船由熊连长带领8个队员出发后,孙营长就在河边,并根据战场态势作出新的判断,临时上了第二条船,带领剩下的8名队员过了江。(完)

  四川石棉:大渡河上的“民心桥”

  红军长征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抢渡大渡河大概是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约两万人来到今四川省石棉县境内的安顺场,准备渡过大渡河北上。此时红军四面被

国民党军队包围,形势万分危急。当时河面宽300多米,水流湍急。红军夺取了一条木船,17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渡口。最后,共有8000多名战士渡过了大渡河,从而为后来“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做好了准备。

  70多年来,大渡河水依然日夜流淌,只是现在河两岸的居民再也无需摆渡过河了,因为河上有了许多小巧方便的“民心桥”。 >>>点击详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