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救助,莫伤贫困生自尊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 06:22 解放军报
赖栋才

  又一届大学新生即将入学,为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就学,许多高校积极采取了救助措施,不少高校还同时开展了“心理援助”,坚持“助学与育人同步,救助与励志携手”,此举受到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与好评。

  当前,贫困生的就学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和高校均建立了各种长期救助机制,不少团体和个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而引发的自尊心受挫的情况,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贫困生感到羞愧难当,22%的贫困生有自卑心,42%的贫困生不愿意公开求助。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贫困生面对社会各界的救助时,常常表现出羞于接受的苦恼和困窘。加之有些不恰当捐赠和救助,又增添了他们接受“施舍”的烦恼,使其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和羞耻,因此而顾影自怜、郁郁寡欢者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怨天尤人,从怨恨父母和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和社会。

  其实,物质的贫困只是暂时的,它可以通过劳动来改变,而心理上的创伤则可能带来人格的扭曲,甚至酿成始料不及的后果。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产生自怜、自残、自毁等变态行为,有的甚至攻击他人、危害社会。因此,预防和消除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十分必要。轰动全国的马家爵事件,不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事实证明,对于贫困生而言,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鼓励和尊重。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医治心理疾病,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他们乐观面对人生,挺直腰杆做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有道是,“心病”还需“心药”医。有关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信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广大贫困生也要认识到,贫穷不是自身的弱点,更不是自己的过错,要积极正视贫困的现实,自觉修补心灵的创伤,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把因贫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