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武汉新闻界组织重走红25军长征路采访活动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16:47 人民网

  李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如何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重走红25军长征路”武汉新闻采访团用他们一篇篇感人的报道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06年7月1日到27日,武汉市委宣传部组织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晨报、长江网等六家市属主要媒体,开展了为期27天的“重走红25军长征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沿着红25军当年的长征路线,行程近万里,穿越5省15县,采写了100余篇精彩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策划:凸显地域特色

  作为对一场发生在70年前的历史事件的纪念,武汉市属新闻媒体独辟蹊径,选择了“重走红25军长征路”这一既有普遍性意义,又有浓郁地域性特色的活动。红25军是一支从武汉黄陂北部山区诞生的革命队伍,它的长征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开辟了路线,有“中央红军之向导”的美誉。武汉新闻界在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中,选取诞生于武汉的红25军的长征线路,沿途挖掘并讲述一个个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展示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和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凸显了武汉媒体的地域特色,找到了新闻中所含的与本地媒体受众的接近性要素。

  报道的主题策划也有独到之处。“重走红25军长征路”系列报道的主题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寻访红色遗迹、展示发展成就、弘扬长征精神、促进

中部崛起。前三个方面的主题在报道中显而易见,而“促进中部崛起”的主题则是内涵式的,蕴涵在前三个主题之中。当前,武汉市提出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这无异于一次新的长征。取得新长征的胜利,同样需要长征精神的鼓舞和激励。“重走红25军长征路”采访活动,就是要通过系列报道潜移默化地影响武汉市民,使广大市民产生对长征精神的深刻认同,从而内化为建设美好家园具体行动的动力。这样一种内涵式的主题设计,改变了以往直白式的宣传方式,宣传效果更好。

  内容:突出以人为本

  如何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报道的最佳契合点,吸引受众、打动受众、教育受众,各媒体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从内容上,各媒体的报道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受众,受到广大读者、听众、观众的好评。用受众的关注点吸引人。虽然有关长征的史料汗牛充栋,但报道要打动受众特别是普通受众却并非易事,关键要找到受众的关注点。《新县随想:桂花到底开谁家》就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报道。该报道围绕《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红军歌曲,从原来教科书上注的“四川民歌”,到记者发现新县红四方面军军部旧址墙上与我们熟知的歌词不太一样的手抄歌词,从而引出这首歌的创作地之争。最后报道又笔锋一转,升华主题,“抛开争论,就把这首歌还给大别山吧。……让所有的中国人,共同来珍惜与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再如《红25军激战板桥》、《吴焕先:卓越的红军青年将领》、《杨家药铺:70年不解红军缘》等许多报道,记者都是从当年红25军长征的史实着手,从看似没有新闻性的事件中发现新闻,抓住受众的兴奋点,从而引发共鸣。

  用亲历者的经历打动人。当年红25军长征的亲历者、见证者的经历无疑最能说明问题,也最能打动人。“重走红25军长征路”系列报道中有很多都是对当年亲历者的专访,如《86岁老人何国忠深情回忆:我是红军地下联络员》、《父亲给红25军当向导》、《周世忠将军之子周京明:父亲留给我“无形资产”》等,这些报道用细腻、真诚的笔调展示特殊时代的人及其内心世界,将一个个充满个性的令人亲近的人生故事溶入到遥远的长征之中,令今天的读者、听众、观众唏嘘不已、感动不已。用长征路上的巨大变化鼓舞人。展示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发展的新成就,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宣传,也是对人们最好的鼓舞和激励。“重走红25军长征路”系列报道在展示老区发展成就方面不惜笔墨,一大批报道如《方城:红土地上的勃勃生机》、《玉乡蓝田勇摘贫穷帽》、《会师地崛起石油城》等,通过描述革命老区发生的变化和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反映了老区人民在长征精神鼓舞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读后使人倍受鼓舞。

  形式:各展媒体所长

  综观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报道,无论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这种新型媒体,都根据各自媒体特点,精心策划,各展所长。既有每天发自采访第一线的报道,又有在活动结束时策划推出的深度报道;报道方式既有消息、通讯,又有图片、记者感言,还有新闻链接、短信互动等。

  长江日报的报道大气、生动,内容详实。比如对红25军将士子女的专访,既有子女们的深情回忆,又链接了这些将士的生平事迹,报道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武汉电台充分利用电话连线的方式,请前方记者以直播状态讲述采访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较强的现场感。武汉电视台则以体验式报道将红军长征走过的路、采访团的采访线路和根据地改革发展所走的路结合在一起,通过生动鲜活的画面,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使观众受到感染,引发共鸣。武汉晚报除刊发系列报道外,还推出了“红军将士烈传”,开通了短信互动平台,与读者互动,扩大了报道的影响。武汉晨报在报道中适当穿插一些背景资料,例如《红色新县》、《红25军长征大事记》等,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情况。长江网在首页精心制作了“重走红25军长征路”专题,开设了红色快讯、将帅传奇、第一时间、秩闻、红色档案、长征

纪实文学、长征史料馆等子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优势。

  收获:领悟长征精神

  这次“重走红25军长征路”采访活动,武汉新闻采访团的成员在通过报道传承长征精神的同时,自身对长征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参加一次“重走长征路”,对于采访团成员来说,无异于一次“精神长征”。长江日报的李咏深有感触,“重走红军路,是一次意志的磨练和升华”,他表示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更加饱含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武汉晚报的金文兵感言:“我们‘重走红25军长征路’,既在丈量这支红军队伍70年前的长征史,也在接受精神洗礼,进行直抵灵魂的‘心灵长征’。”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的赵阳从这次活动中看到了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把长征精神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精神,发扬长征精神,是我们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武汉电视台郝萍在她的博客中这样总结:“在

中国地图上,我们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但是,在我们的心灵里,长征永远是起点。”武汉晨报刘尧的感受在年轻记者中较有代表性,“‘没

  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这句曾被我认为有些空洞的话,如今却有了一种极为强烈的真实感。”如何放大“重走红25军长征路”采访活动的效果,用长征精神来教育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是武汉市委宣传部正着手考虑的问题。下一步,武汉市将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一系列形式,组织采访团成员向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讲述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使全市新闻工作者更深刻地领悟长征精神的现代意义,引导新闻工作者克服浮躁习气,真正树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良好工作作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