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解放军建军79周年 > 正文

中国工程兵部队着力提高执行多种任务能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10:22 解放军报

  攻难克险壮军威——我工程兵部队着力提高执行多种任务能力纪实

  刘逢安 吕建强 王斯伟

  从1950年工程兵领导机关成立至今,我军工程兵部队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创造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个曾以体力劳动为主要作业方式的兵种,如
今已发展成由地雷爆破、道路桥梁、筑城、伪装、舟桥、野战给水、工程建筑、维护等多种工程专业组成的现代化劲旅,装备器材形成系列,保障手段复合多样,作业效率成倍提高,执行多种任务能力大幅跃升。

  排爆扫雷,急难险重攻无不克

  建国以来,我工程兵部队承担并圆满完成了防爆、查爆、排爆、分析和处理爆炸现场等急难险重任务。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工程兵部队的建设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我工程兵部队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有关决策部署,加强使命课题的研究、筹划和准备,建立健全指挥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应付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搞好应急机动力量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先后成功清除和销毁战争遗留的数十吨废旧炮弹炸弹,圆满完成了30余次重大反爆防爆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我工程兵院校每年为全军培养爆破和反爆破专业技术人才数百名,为军队和地方培训爆炸与反爆炸专业技术骨干200余名,有效提升了我工程兵部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此外,在中越边境扫雷行动中,我工程兵扫雷部队历时5年,排除400平方公里雷区内的220多万颗地雷,创造了速度快、消耗低、质量高、无重大伤亡的世界扫雷奇迹,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抢险救灾,军地结合平战两用

  这是一组载入史册的数字:1998年,在军委表彰的13个抗洪抢险模范集体中,工程兵部队占了将近一半;2000年7月,某集团军工兵团在河南原阳、舞阳县和沁阳市抗洪抢险中,成功封堵决口3处,确保了京广交通大动脉的安全;2003年,某集团军工兵团、某舟桥团和某舟桥旅,在淮河、渭河流域以及黄河秋汛等抗洪抢险中,共抢救转移群众10万余人,抢运物资3万余吨,封堵决口5处,排除险情284处。

  为建成一支军地结合、平战两用的抗洪抢险骨干力量,工程兵部队重点加强了对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建设的组织领导,以提高抗洪抢险能力为目标,完善训练法规体系,拟制部队建设规划,强化抗洪抢险专业训练。同时,把抗洪抢险装备器材建设,作为提高部队抗洪抢险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各级加大装备保障力度,为部队配发补充了大量车辆、工程机械,并设立专项经费,开发、研制和选配部队急需的专用装备器材,仅“十五”期间,就为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购置、配发包括指挥车、指挥艇、冲锋舟、植桩机以及潜水装具等32种1.5万多件(套)。目前,我军有19支工程兵部队被确定为“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

  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以某集团军工兵团为主体,成立了“中国国际救援队”,主要遂行救助由于破坏性

地震灾害造成建筑物破坏而被压埋人员的光荣任务。成立几年来,救援队反应迅速、战功卓著:2003年,远赴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和印度尼西亚
海啸
灾区实施救援;2005年,在巴基斯坦地震救援中,成功救治伤员5309人;2006年6月,参加了印度尼西亚班图尔地震救援行动。

  国际维和,中国工兵屡展风采

  承载着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肩负着中华民族的期望,我工程兵部队多次执行援外任务,受到了受援国家、地区人民的广泛欢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也越来越重,维和行动成为我军使命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0年至今,我军共向世界14个地区派出维和人员,工兵维和分队成为我军参与国际维和的骨干力量。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我工程兵部队派出800人分两批赴柬埔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称中国工程兵部队为“第1号朋友”、“伟大的中国战士”。

  目前,我工程兵有4个分队分别在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和苏丹执行维和任务。联合国副秘书长格诺说:“如果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所有的维和分队都能像中国的维和分队那样,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任务将会很容易完成。”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司令官奥维德将军说:“中国工程兵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中,再次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使我们的计划得以顺利执行。”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79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