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长征究竟向哪里走——红军六选落脚点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22:08 解放军报

  军事科学院 陈力 黄星

  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经过了6次变化,最终定在了陕北。每一次变化,都是中共中央根据客观情况的改变做出的战略调整。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准备前往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蒋介石很快判明红
军意图,沿途布下重兵围追堵截。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伤亡巨大,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至3万余人,如继续北上湘西,很可能全军覆没。何去何从?党和红军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抉择。

  关键时刻,毛泽东力主红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以打破敌人张网以待的企图。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到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创建新苏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对战略方针的第一次重大调整,避免了党和红军的覆灭危险。

  1935年1月中旬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根据黔北条件不利和

国民党40万大军逼近的情况,决定再次调整战略方针,令中央红军北渡长江,会合红四方面军,到川西或川西北地区创建根据地。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威逼贵阳,乘虚挺进云南,巧渡金沙江,跳出了40万敌军的包围圈。随后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会师。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同时鉴于川西和川西北的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不利于红军建立根据地等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在6月26日召开的两河口会议上,制定了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但是,张国焘坚持南下,阻挠北上,致使红军在川西滞留近3个月,失去了迅速北上的宝贵时机,川陕甘战略计划未能实现。9月上旬,在张国焘企图以武力危害党中央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被迫率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原中央红军第1、第3军团)继续北上。9月12日,中共中央率北上红军到达甘南俄界。随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并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鉴于张国焘造成红军分裂的客观现实,会议提出,继续北上,以游击战争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尔后再向东发展。

  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在甘南小镇哈达铺搜集到一些天津出版的《大公报》,从中得知陕甘苏区正处在蓬勃发展之势。9月27日占领榜罗镇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根据最新情况,改变了俄界会议的计划,决定“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