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建设巡礼:八闽春潮涌 海西势如虹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20:34 新华网 | ||||||||
新华网福州8月3日电(记者顾瑞珍 李凯 许雪毅)一踏上八闽大地,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春潮涌动,热浪扑面。这是迅猛发展的春潮,这是蓬勃建设的热浪。一路走来,感触最深的是福建人民按照“海西建设”的战略构想,万众一心,扬鞭跃马,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的征程中气势如虹的精神风貌。 海西建设:站在历史新起点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短短的一句话,写进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并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福建人民期盼了多年的心愿,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峡西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海西”建设的提出是多年实践和探索的结果。早在1995年,福建就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2004年初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对应台湾海峡,具有与台关系密切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表示,“海西”这个经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两岸交流的关键地带。建设海峡西岸,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并让它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布局中,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 在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区因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其中长三角与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GDP分别占中国经济的20%左右。而与台湾有地缘亲缘优势的“海西”地区,却在中国沿海经济中成为一个“断裂带”。严正认为,加快“海西”建设,将使这一“断裂带”弥合,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增长极的对接,最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 “之所以把海峡西岸提到如此重要的经济战略位置,是因为福建与台湾缘分不浅。它离小金门最近1公里,离大金门最近8公里,离马祖最近6公里,离台湾本岛最近128公里,这个地缘优势哪个地方有?”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样解释当初的构想。 海峡西岸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战略构想一提出,就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央多位高层领导均到过福建考察,对福建发展及对台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中央有关部门也组织考察团赴闽专题调研,了解情况,现场办公,提出支持“海西”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最激励福建奋发的,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月到福建考察,在深入了解了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情况之后,充分肯定了这一战略构想,并寄语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希望福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扎实搞好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极大鼓舞了八闽人民,他们对建设海峡西岸充满信心。海峡西岸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海西速度:金戈铁马谱华章 20年多前,深圳人创造的“深圳速度”,已载入中国改革发展的史册。今天,“海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正以超常规速度,大踏步地追赶着沿海领先省份,“海西速度”成为当今人们最清晰的记忆。 登高远眺,厦门翔安区青山如黛,原野寥廓。一片片广阔的空间,正积蓄着发展的机遇。2005年8月4日开工的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正是这幅画面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演绎的“海西速度”,已经成为“海西”建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经典案例”:20天完成征地2000亩,面积相当于100个正规足球场;50天完成设计、地勘、招标等平时需要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180天完成交付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和配套生活区项目;30天完成全部114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招商销售任务。 从沿海到山区,八闽大地处处春潮澎湃: 在福州,江阴、马尾工业集中区热火朝天; 在泉州,泉港石化基地紧锣密鼓; 在漳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生机盎然; 在龙岩,修建中的一条条交通要道穿越群山,连接八方…… 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正凝聚着海西人民的信心和合力,正蓄积和催化着福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力量和气势。 激活观念,搞活机制,提升效率。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载体,厦门软件园二期的构想一提出,一个星期内就形成了方案,送到市计委立项并在当晚就完成审批。 金戈铁马,狂飙突进。这仅仅是福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大潮中随机撷取的几朵“浪花”。近半年来,这样的“奇迹”在海峡西岸比比皆是。和这些“奇迹”相伴的是八闽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是“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和一项项的制度创新和政务提速。 海西未来:发展蓝图春无限 海峡西岸势如虹,八闽大地春潮涌。海西之行,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随处可见广大干部群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促进发展,推进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 格物致知,因时而变。牢记中央赋予海峡西岸的光荣使命,在思路、目标、体制、措施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使“海西”各项事业势如破竹、奔涌向前。这是福建上下在实践中形成的广泛共识。 越过火热建设工地上的猎猎红旗,我们发现,与大发展、大项目的建设如影随形的,是决策者和建设者放眼全局的视野和致力改革的追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福建进一步明晰了“海西”战略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六个扎实”的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扎实搞好和谐社会建设、扎实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十一五”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建设的关键时期,福建全面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按照构想,建设“海西”的关键是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形成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打造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三个城市群。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已确立的电子、石化、机械制造这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水平,力争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力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对外开放、区域协作、生态环境、防灾减灾以及和谐社会等九大支撑体系。 尽职负责、务实奋进。 “海峡西岸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将其化为现实,要靠扎扎实实地干。”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到的“责任”和“务实”,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从提出到正式列入国家规划两年多的时间,海峡西岸建设已具雏形。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福建正主动地将自身全方位融入国内外区域一体化中,把区域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把它的崛起作为促进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部分。专家表示,这将有助于提高东南沿海的整体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增强其参与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展望未来,春光无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海峡西岸,雄风烈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