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草原飘出读书声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06:18 解放军报
昂旺 黄嵩

  西藏那曲军分区情牵第二故乡,心系藏族群众,坚持把开展文教扶贫作为推进驻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那曲军分区共投入支教费用95万元,开办文化夜校11所、扫盲班数百个,使8万多群众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培训,3000多户家庭脱贫致富,200多名适龄儿童走进校园。

  马背学校

  走进安多草原牧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在一些牧点,三五成群的牧民围坐在穿军装的教员身边,学拼音、识汉字、读藏文,书声朗朗。课间,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唱高原民歌,跳“扫巴”舞、“锅庄”舞,其乐融融。

  “县人武部组建的‘马背学校’给我们送来了知识和财富,我们的日子有奔头了!”牧民扎西多加兴奋地说。他告诉笔者,在“老师”指导下,实施科学养畜,牛羊的存活率和出栏率明显提高了。

  “马背学校”是那曲军分区安多县人武部专门为当地牧民组建的。人武部官兵根据牧民大多过着“逐草而牧、随水而居”的游牧生活,从他们无法上学的实际出发,组建了这所“学校”:牧民放牧到哪,教学就开展到哪。如今,有一些牧民从“马背学校”毕业后,已经走出草场,走向市场,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家致富,建设草原新牧区。

  帐篷学校

  地处唐古拉山南麓的巴青县盛产名贵药材——虫草,同时因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也“盛产”文盲。2000年底,这个县72%的群众是文盲、半文盲。从那时起,巴青县人武部就依托“民兵之家”开办“扫盲班”,但因牧民居住点高度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扫盲效果不是很好。

  后来,人武部根据当地牧民每到夏天就举家搬迁到山上采挖虫草、人员比较集中的实际,组织官兵把“学校”搬到山上,开展流动式的“帐篷教学”活动。“帐篷学校”第一次上课仅来了5名牧民,官兵没有灰心,特别为5名“学生”上了一堂“冬虫夏草的采挖技巧和药用价值”课。这一课不仅让5名学生受益匪浅,也吸引了广大牧民前来上课。后来,“帐篷学校”日渐红火,一些牧民干脆跟随“帐篷学校”流动,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种养技能。

  光明夜校

  傍晚,刚刚赶畜归圈的男人们,带着老人、妻子和子女,高高兴兴地走进“光明夜校”。顷刻间,阵阵此起彼伏的读书声从校舍内飘出,在辽阔的草原间荡漾。其实,“光明夜校”就一间教室,可容纳80人上课,学校的教师是尼玛县人武部官兵。

  2001年3月,那曲军分区领导到尼玛县搞扶贫调研时发现,偏僻的嘎尔庆村,200多人口竟无一人上过学。据此,分区从司令员、政委到普通士兵,纷纷慷慨解囊,共捐款12万元。紧接着,官兵们亲手修建的一间校舍在嘎尔庆村落成,官兵和牧民为学校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光明夜校”。

  “光明夜校”里最大的学生73岁,最小的仅5岁,祖孙三代同堂上学的情况很为常见。嘎尔庆村嘎玛村长告诉笔者,“光明夜校”结束了他们祖祖辈辈没有进过学堂的历史,孩子们有书读了,大人们也因此脱了盲。大家都尝到了知识带来的甜头:小伙子们走出牧区到那曲、拉萨打工挣钱去了;妇女和老人们懂得了科技致富的道理,加强了草场建设,实行了围栏养畜,可以腾出手来在温室大棚里种植蔬菜,运到县城卖个好价钱。在部队官兵帮助下,村里已建起了

太阳能小型电站,47户人家都拥有了电视机、影碟机,牧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