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为红军疗伤获赠红军书 祖孙三代珍藏72年(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0:31 潇湘晨报
为红军疗伤获赠红军书祖孙三代珍藏72年(图)

朱松保展示《红军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7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他们的身影渐渐模糊,但在他们走过的地方,仍旧有不少故事在口口相传。

  7月下旬,记者慕名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村民朱松保向记者展示了已珍藏72年的《红军书》。这本32开的手刻蓝印本小册子,清楚记载着当年红军的政治工作、俱乐部军事工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议决案等内容。十分巧合的是,
著名的“半床棉被”的故事就发生在和朱松保家一巷之隔的朱中雄老人家里。

  破旧的房子、简陋的家具、粗茶、淡饭——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丝毫没有影响主人的热情,朱松保一边忙着招待记者,一边向记者讲述那段发生在母亲罗旺娣和“红军书”之间的感人故事。

  为女红军疗伤获赠“红军书”

  1934年初冬的一天。尽管是南方,也寒风刺骨。

  罗旺娣正在收拾家务,屋外突然响起了一阵狗吠声,紧接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罗旺娣趴在门缝上朝外一看,只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队伍走进了院子。

  联想到头两天发生在附近百丈岭的一场战争(百丈岭阻击战),罗旺娣意识到,这应该就是久闻大名的红军。“红军可是我们穷人自己的军队呀!”想到这里,罗旺娣连忙打开了门……

  罗旺娣猜的没错,这群衣衫褴褛的人正是刚刚突破了

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的红军长征战士。他们在沙洲村一带稍作休整,便要迈向更遥远的长征之路。

  在这个队伍中,一位年轻的红军女战士在战争中左腿受伤,当时伤口已经化脓,发烧得厉害,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罗旺娣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郎中,罗旺娣小时候曾跟父亲学得一手治疗外伤的秘方。见这位女红军战士伤成这样,她没有多想,主动提出为这位女战士疗伤。

  临走时,这位女红军的腿伤已经愈合得差不多,不用再坐担架,可以拄着拐杖慢慢地走了。这位女战士十分感动,便掏出一张纸币硬塞在罗旺娣的手里,说:“大姐,没什么可以感谢你的,这是一点意思,请你一定收下!”

  可罗旺娣说什么也不肯要,推来推去,女战士拗不过罗旺娣,只好收起纸币。女战士总觉得这样太过意不去,于是便将手伸进口袋,掏出一本册子,递给罗旺娣:“大姐,你真是好人,这本册子你留着做个纪念吧,将来红军胜利了,也许对你有用。”这下,罗旺娣不好推辞了,只好收下。

  祖孙三代珍藏72年

  在朱松保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这本“红军书”。

  这本书是32开手刻蓝印本小册子,封面上赫然写着“政治工作参考资料”几个大字,下面落款是“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政治处印,一九三四,八,一”。这本“红军书”一共140多页,里面清楚地记载着当年红军的政治工作、俱乐部军事工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议决案等内容。其中,里面还保留有1920年1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写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复制件)。

  由于年代久远,“红军书”显得有点破旧,很多地方甚至已经发黄、长霉,尽管如此,但整册书总的来说还是保存得比较完整。

  据介绍,红军离开沙洲村后,罗旺娣把这本册子包好,一直藏在卧房门楣头一块青砖的空隙里。她说:“再苦再穷,也休想打这本书的主意,我要世代珍藏这本书!”

  1992年9月,78岁的罗旺娣把红军书传给儿子朱松宝,交待了世代珍藏红军书的心愿。1997年,朱松保又把册子传给了儿子朱君志保管。

  就这样,祖孙三代把这本红军书珍藏了72年!

  “半床棉被”故事感人至深

  十分巧合的是,著名的“半床棉被”的故事就发生在和朱松保家一巷之隔的朱中雄老人家里。朱中雄是沙洲村的村支部书记,家里生活条件还不错。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人显得有点伤感。

  那是1934年的一个傍晚。不幸与队伍散失并迷路的三个着便衣的女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筋疲力尽,跌跌撞撞地来到了沙洲村。她们没有进村,而是敲开了离村几十米的一间破茅草屋。

  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主人没问她们是谁,从哪儿来,但他们分明明白什么。于是,他们倾其所有,为饥饿疲惫的客人准备了一顿粗茶淡饭。

  吃完饭,女主人就将三位客人领到了床上。那是一张用楠竹钉成的床架,床上的破席下面垫着稻草,女战士忙将她们唯一的棉被打开……

  第二天,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女战士和女主人同时醒来,她们发现,男主人一直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她们。女战士们的眼睛湿润了。

  临走时,一位女红军战士拿剪刀将自己的军用棉被剪成了两半,说:“等革命成功以后,我们一定会来看你们,到时候带一床很新很暖和的棉被给你们。”

  因为担心红军女战士不认识路,女主人叫丈夫给她们带路。然而,丈夫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女人天天在村头守望。

  几十年过去了,1984年,重走长征路的北京媒体记者来到了这个村庄,他们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发表。文章见报后,当时健在的邓颖超马上给记者打来电话,还特意买了一床新棉被,委托记者送给女主人。原来,当年的三个女红军便是邓颖超、蔡畅和康克清。

  女主人叫徐解秀,是沙洲村村支书朱中雄的母亲。当北京的记者带着邓颖超等老红军的心意重返小山村时,徐解秀已经去世了……

  “母亲合眼前曾经说‘一定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说到这里,朱中雄已经泣不成声。(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邹爱华 范利明 文/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