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步兵班的变迁——成都军区某部“阳廷安班”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18:0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朱映涛)旋翼轰鸣,尘土飞扬。 某部2连“阳廷安班”8名战士驾驶着一辆新型突击车,从直升机舱门缓缓驶出,冲向硝烟弥漫的演兵场……仅仅半年时间,成都军区某步兵部队的作战领域就从地面走向空中。
2005年初春,川南山地,一场对抗演练正在激烈地进行着。“阳廷安班”班长李章坤皱着眉头,看着前方高地上“蓝军”隐蔽的地堡,心里想的几个攻击方案都被一一否决了——地形复杂,徒步攻击难度较大。 这次演习没有结局。上级突然下令,部队回撤,迎接新装备。 新装备很快出现在大家眼前。这是一辆有着8个轮子、像船一样的怪车,车尾竖着高高的天线,车厢中部装有大口径机枪、新型榴弹发射器、迫击炮等。 这是新研发的全地形火力突击车,能驰骋山地、沼泽、沙漠,稍加改装也能泛舟江河湖泊。此外,它还能由直升机机载,实现全方位立体机动。车上加装了多种武器装备,火力是过去装备的4—5倍;装备了电台、卫星定位系统和战术数据终端等信息化装备,步兵班可直接与上级指挥中心取得联系…… 当然,新装备对战斗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手中武器外,每名战士至少要掌握4种以上武器的操作使用,还要掌握驾驶、通信等技能。 而几个月后,一场大规模的演习就要举行,担任“尖刀班”的6班责任重大。训练时间紧、课目多,有专家担心装备性能不能够完全发挥,6班战士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我们‘阳廷安班’完不成的任务。” 是的,没有“阳廷安班”完不成的任务! 在一场边境作战中,某部2连6班在班长阳廷安带领下,英勇作战,只剩1名战士仍坚持战斗直到取得胜利。1963年,国防部授予这个班“阳廷安班”荣誉称号。 现在的6班,早已走出了“米、秒、环”的传统训练模式。 几年前,班上8名战士自发凑了3000元钱,在全团第一个把电脑搬进了班。翌年,“阳廷安班”成为全团唯一全部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步兵班。 这次新装备训练,战士们的计算机知识派上了大用场。根据6班的建议,连队组织战士把十几个训练新课目的教案做成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挂在了连队的局域网上。白天,战士们在操场上操枪弄炮;夜晚,他们又聚集在电脑前领会新装备的操作要领,训练效率大大提高。很快,战士们就掌握了相关信息化装备的基本性能。 不仅如此,6班战士还个个都是训练场上的“多面手”。一直坚持参加大专函授学习的班长李章坤,提出了“分级达标、混编分训”的科学组训新方法。战士华金龙,平时就喜欢捣鼓电器,是连队的科技小组长。这次训练,他凭着丰富的电子知识,当上了战士们的业余小教员。河南籍战士刘星,曾学过少林武术。他把战友们组织起来,学习武术、散打,不但增强了体能,还有效锻炼了大家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千锤百炼,再次出现在演兵场上的“阳廷安班”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2005年10月,云岭高原。成都军区某部轻型机械化步兵作战群首次亮剑群山。 十几架运输直升机搭载着一辆辆新一代步兵战车腾空而起,直取“敌”后。 轻型机械化步兵作战群强行机降,对“敌”指挥部发起“斩首”行动。“阳廷安班”驾着突击车第一个冲向目标。 弹雨纷飞。“敌”军利用隐藏在山坳深处的地堡群疯狂射击,封锁了我方前进的道路。 车载重机枪迅速开火,压制“敌”方火力。班长李章坤打开车载战术数据终端,电子笔轻触PDA屏幕,一条战场短信瞬间传至联合指挥中心:“方位×××,速请火力支援!” 很快,4架武装直升机掠空而来。两发信号弹破云而出,一枚枚火箭划破长空,准确地在地堡群头上开了花…… 现场观摩的专家认为,这次演习,标志着我军步兵作战手段和样式正由单纯地面进攻转向立体机动制胜。(完) |